老舍茶馆,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老舍茶馆,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1.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
《茶馆》的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全剧没有贯穿到底的矛盾斗争,是一出以人物带故事的话剧。它由几乎没有联系的几个小故事组成。幕与幕之间在情节上的联系,表面上看是不太紧密的,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三幕之间的联系是作者描写的一种深层的政治意识。
2.浮雕式人像展览:
作者老舍塑造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方式。着重刻画时代的、阶级的、职业的和气质的特点以及地方色彩,作出各种社会典型的艺术概括,通过浮雕般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反映出不同的社会面貌。
3.独特的喜剧样式:
《茶馆》中有不少悲剧性的场面,但是全剧的基调却是喜剧的,而且即使是悲惨的情节和细节也往往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这些小人物都是老舍笔下幽默的对象,正是这些小人物形象才提供了这种寓悲于喜,啼笑皆非的题材。
4.诱人的语言魅力:
《茶馆》的语言特色最主要的就是真实、形象。从这富有幽默感、个性化的语言里,可以深深地体察到帝国主义不仅用枪炮打中国,而且还从体质健康上进行毒害的可耻行径。
5.侧面透露的手法:
作者通过纵、横两个侧面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老舍的茶馆代表的是哪位文化?
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为文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茶馆》是其代表作,通过一个小小的茶馆,反应出大的社会面貌,尤为突出的是体现了京味文化。通过对三个时期的历史描述,反应了社会现实。
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四世同堂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茶馆》里的人物有;王利发、大兵、常四爷、松二爷、唐铁嘴等 《四世同堂》的主要人物有;祁老人与钱先生 ,金三爷 ,李四爷 ,瑞宣 ,冠晓荷 ,招北 ,瑞丰 ,瑞丰太太
茶馆中所有人物的分析?
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崔久峰、吴祥子等
一、主要人物:王利发:圆滑事故,善良,精明干练(如改良茶馆)、胆小怕事 常四爷:正直善良,敢做敢为。耿直、刚强,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松二爷:胆小怕事,无能、懒散。 刘麻子,李铁嘴:满嘴流油,坑蒙拐骗。 崔久峰:悲观绝望,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代表 吴祥子,宋恩子:傲慢无理,横行霸道,老牌特务的代表。二、作品简介:《茶馆》,中国话剧名,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五十七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此剧亦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之一,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连续剧。三、作品评价:《茶馆》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在那种年代,坏人嚣张好人只有死路。而那些想拯救中国,又终无前途的人,他们的悲剧是没有看到真理的悲哀,这都显示了老舍先生剧作深刻的革命性。舞台上的《茶馆》焕发了剧本的全部光彩。台上的人物,不像是在演,而使人感觉是在生活,在那些年代里闯荡、挣扎、作孽、腐烂下去。应该说,北京人艺有一批了不起的演员,他们的身上闪射出艺术家魅人的光辉。--曹禺《茶馆》的演出,虽然得到作家的肯定和观众的欢迎,但不能说这就是惟一正确的演出处理,更不能说已是完美无缺了。随着戏的不断演出,还应不断探索,以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去充实它。--夏淳《茶馆》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同情,不仅仅是怜悯,而是道出了他们悲剧的命运,道出了社会的局限性和人们精神的局限性。--舒乙
拓展资料:《茶馆》人物分析总述《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独创“小说体戏剧”,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小说式的叙述性和多人多事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从而表达出了要埋葬三个旧时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主题。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曹禹先生评价为“举重若轻”。老舍先生把人物进行分类,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用他们的经历遭遇深化主题;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的连贯;一般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赘笔。故而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对剧作思想内容的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老舍茶馆里提到的烂肉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9154条回答。
话剧《茶馆》中,裕泰茶馆有一种烂肉面。
这种烂肉面的特点是,物美价廉,容易做。
本来茶馆是不提供饭食的,只是喝茶聊天的地方。
但烂肉面是特殊的东西,也就是应付茶客突然饥饿难忍的简易食品。
所谓烂肉面,就是今天的肉沫或者肉酱面。
面条没什么好说的,就算在当年一斤面也花不了几个钱。
关键是肉。
今天的大肉面、牛肉是货真价实的一块肉,但烂肉面不是这样。
所谓烂肉,主要是下脚料的肉,也不仅仅是猪肉。
过去没有冰箱、冷库,肉都是现杀现卖,比较容易变质,尤其是夏天。
每到晚上快关门的时候,肉铺就会将一些下脚料的肉,不太好的肉,以很低廉的价格抛售。
这些肉一般都是零碎的,这就是烂肉的由来了。
肉也不仅仅是猪肉,牛肉、羊肉、驴肉都有。
这种烂肉面就是在面条上面作为浇头,就是烂肉面了。
烂肉本身很便宜,所以烂肉面价格低廉。
作为茶馆来说,卖烂肉面是不赚钱的,仅仅是作为茶馆的一个服务而已。
老舍先生的《茶馆》中,对此“烂肉面”有这么一段描写: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做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今天北京没有这种烂肉面了,毕竟档次太低,只是旧社会给吃不上肉的人吃的东西。
今天牛肉面、大排面、小排面、大肉面、羊肉面,很多人都不爱吃,何谈碎肉高程的烂肉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