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茶庄,在历史上都有哪些传奇故事
天下第一茶庄,在历史上都有哪些传奇故事?
潮商,即潮汕商人之简称,亦称潮州商人。包含了广东省潮汕地区的商人,如 潮州、汕头、丰顺、揭阳等地的商人,可以归类于粤商,属于中国传统的三大商帮之一,包括有民商、海商,直至形成后来走向世界的华人商帮。潮商发源于我国唐朝中后期,在宋元明清朝代逐渐形成规模。潮州商人常年四处漂泊经商,且善于经营、理财,被赠予美称:东方犹太人。潮商与晋商、徽商,同属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发展力的实力商帮。历史上,潮商没有像晋商和徽商那样在商业领域领衔国内,但在世界商业史上,潮商的声誉则远比晋商、徽商要深远的多。潮商的传奇,即在于其亦盗亦商,其个性有别于晋商和徽商。
明代海禁,依赖海上贸易的潮商失去经济来源,潮商开始铤而走险,打造武装船队对抗朝廷。其中就有几路曾被大明王朝称为“海寇”的武装势力,如 林道乾:又名林悟梁,潮州人。青年时曾为潮州小吏,有智谋。因走私贸易为朝廷不容,于是聚众抗衡官军,率战船50余艘自南澳岛攻诏安,后被都督俞大猷所败,退往台湾。后受招抚,安置于潮阳县。万历元年明总兵张元勋合兵围剿,林道乾率众突围到柬埔寨,被任命为把水使,与暹王歃血为盟,并定居泰国。也有说法称林道乾后来在试用自制的大炮时被炸死。
现代的潮商:李嘉诚、黄光裕、马化腾、刘銮雄、杨受成等。他们的创业发家史也都是一部传奇,大家可以深入了解这些人,他们均为潮商的代表。
大家都知道或者遇到过哪些网络诈骗手段?
网上好友聊着天就被“套路”了,网络诈骗真是防不胜防。说个朋友的真实网络被骗经历,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我的同村好友张建(化名),没有固定工作,干建筑行业,是哪里有活去哪里这种类型。
一天他在工地的宿舍里玩手机,看到有附近的人主动加他微信,一看是女性,看着头像很真实,像本人自拍那种,就同意了好友请求。
然后两个人就开始聊了起来,你是哪里的啊,干什么工作啊,多大了,单身还是结婚了等,你来我往,聊得很热闹,聊着聊着女方觉得不过瘾,给张建发了一个链接,告诉他这是自己做直播的房间链接,可以点击后进入,张建怀穿着某种期待,点击链接并下载了软件,等到安装时候,手机无缘无故的黑屏了,等了大概有十多秒,手机才恢复正常,询问女生是不是软件有病毒啊,女生说可能张建手原因导致的,自己的手机没问题,这样也没多想,直接打开软件进入了直播间,好像刚开播原因,就张建一个粉丝在线关注,女生打扮的很性感,说话也很热情,让张建内心里蠢蠢欲动。
聊着天,女生借着房间里温度高的原因,“搔首弄姿”的同时开始慢慢脱衣服,最后一丝不挂,张建按奈不住心里的欲望,也开始了脱衣服,两人就这样“赤诚相见”,其实张建心里清楚,他这是遇到“裸聊”乐,想到最后大不了就是给他刷点礼物就行了。
没想到事情还真不是想的那样。几分钟后,女生突然关闭了视频直播,并在微信上给张建发了刚才裸体聊天的录屏视频,并告诉他,自己是刚才女人的丈夫,说张建就是他们夫妻之间出现的小三,一定要把这件事弄大,把刚才的视频发给张建手机里的所有通讯好友,并上传到网络上,让更多人认识他们俩。
这个时候的张建才知道,原来刚才的手机黑屏是被对方入侵了,窃走了自己的手机好友。
一时间感觉头皮发麻,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问怎么样才能解决,对方丈夫告诉他要不就让他丢人,要不就拿钱,张建怕更好友知道这事,更多人看到他的聊天视频,于是就决定给对方转钱,打算了事。
本来说好的是两千,等到转过去后,对方告诉她两千只是让他不告诉张建的好友,如果想不上传到网上,还要再转三千,结果没办法,张建又向别人借了一点钱,加上自己还剩下的两千多点,凑够了三千,给对方转过去了。可对方还不满足,称要张建赔偿自己的精神损失费,本来自己就彻底没钱了,还要再要,简直就是无底洞,张建情绪激动的哭喊着,自己没钱了,再要钱就要去卖血了。
扔下手机后,张建悔不当初,而手机里的那个女孩丈夫还在留言,不给钱就让全世界都知道张建的视频,并放言你等着。最后,张建把女孩账号删除了,对方也没再有任何动作,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张建这次的被诈骗遭遇有点像网上广为流传的“仙人跳”,对方故意以色情引诱,然后掌握“作案”证据后威胁拿钱解决,因为很多人好面子、怕丢人,所以这类诈骗犯罪屡试不爽。许多人被坑被骗,多是由于“贪财好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骗子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不过防患于未然,不贪恋便宜才有可能不被骗,而且发现中了圈套后,要及时选择报警处理,以免造成更多财产损失。
身价千万的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曾经在一个电子厂上班,这个电子厂是一个私人老板开的, 这个老板身价千万不止,应该上亿了吧!但我们老板过得很低调, 每天和我们一起吃食堂。
老板是台湾人,一个人来大陆开公司,家人都在台湾。他和我们一样住宿舍,只不过他住的是单人宿舍,我们是集体宿舍。
老板住在宿舍里面,衣服自己洗,我们有时候看见了老板在洗衣服,想拍马屁,把他的衣服拿过来洗。他经常跟我们抢衣服,我们有时候趁他不注意把他的衣服洗了,然后他还会买一点水果给我们吃。
老板也和我们一样,每天去食堂吃饭,我们食堂的菜做得不咋样,我们有时候不想吃就剩好多。老板跟我不一样,他每次都光盘行动,就没有他不爱吃的菜。我们有时候看见他光盘行动了,也不好意思,只好明勉勉强强给吃完。
我们的机器经常坏,修理工有时候都来不及修理,这时候我们的老板就是修理工。他每天在车间里面手上油腻腻的,看上去一点都不像个老板的样子,不知道的,一定以为他是修理工。
当时我们车间里面的车间主任, 领班都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 但是我们老板没有,老板每天就在车间里转,累了,随便坐在哪一个员工身边聊聊天。
在电子厂上班,我就喜欢年终抽大奖。抽奖的时候有一个箱子,箱子里面放着我们所有员工的名字。然后派人上去抽,什么奖项对应什么人名。
老板的名字也在那个箱子里面, 抽到他的名字,就得到对应的奖品,他会给放回去,然后让别人继续在箱子里面抽,让我们员工有多一次抽中奖的机会。
有一次老板抽了一个微波炉, 他不要那个微波炉,然后让别人继续抽。后来抽出了我的名字,我当时好开心啊,家里正好缺一台微波炉,这台微波炉就是老板省出来给我的。
我们厂有一个四川小姑娘,小姑娘才16岁,他们家很穷,爸爸是瘸子,妈妈是哑巴,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在读书。
这个小姑娘工资拿到手就要寄回家,平时都不花钱的,从来不买水果吃,从来不买什么衣服穿,姐妹们穿剩的衣服送给她穿。
老板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让财务每个月给小姑娘多打500元, 那时候我们一个月工资才五百多,那个小姑娘就等于拿双份工资了。小姑娘当时非常感动,后来见到老板洗衣服,就要抢着给老板洗衣服。
如果我们有什么困难,只要跟老板说一声,都可以先支钱,然后慢慢地还。我们病假一天不扣工资,事假虽然扣工资,但奖金不扣。我当初腱鞘囊肿请假半个月,老板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扣我的。
写在最后:这就是我看到的身价千万有钱人的生活,他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比我们普通人更加低调。他的生活很自律,他很有爱心。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家里放不下了怎么办?
不会有放不下的情况,除非你见石头就买。我不买石头也不卖石头,有空了一年出去一趟游山玩水带捡石头,捡到精品留起来,不是精品有你喜欢的随便拿。
为什么街边的茶叶店几乎没什么生意?
这只是假象,茶叶店一年赚30-50万不是问题,因为茶叶行业比较特殊,背后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经营门道,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罢了。
我姑父是“老茶罐子”,平时在家都是以茶带水。茶叶是一种非常快的消耗品,一年下来就得喝个七八斤,如果一斤茶叶200元,一年下来就得几千块钱。
后来姑父经常光顾的那家茶叶店老板对他说:咱俩都认识十来年了,你这么爱喝茶,干脆你跟我一起卖茶叶得了,这样既能自己喝,还能赚点钱。
姑父听完特别心动,本来他就特别喜欢喝茶,除了喝茶,像茶具这些东西平时在家也没少买,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能把兴趣爱好发展成为一份工作,岂不是正好?
于是姑父决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叶店,让自己的后半生更加充实起来。
但是姑父想开茶叶店的想法却遭到姑妈和亲戚们的反对。大伙儿认为姑父不应该听信“贼人”(茶叶店老板)的话,因为姑父根本一点都不了解茶叶这一行业,平时只会简单的喝喝茶,根本不懂茶。
再加上身边亲朋好友没有做茶的,这茶叶店的货源从哪里进?而且现在都流行网购,网上买的茶叶几块钱能买一大包,没人再去光顾实体店了。
爱喝茶不代表懂茶,也不代表会做茶叶生意,与其投那么多钱冒着亏本的风险开茶叶店,还不如老老实实干点别的生意,比如开个水果店,毕竟茶叶和水果相比,还是水果受众更广。
姑父的想法遭到大家反对后,他也深思了一番,知道自己确实对茶叶行业一窍不通,现在自己光有钱但是却没有开店的经验,盲目投资肯定会失败,决定先在茶叶店老板那里打工,跟着老板学习一下如何经营茶叶店。
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茶叶店的进货渠道,茶叶的品种很多,不同品质的茶叶烹制出来的味道也是不同的,如果盲目大量进货,一点卖不出去就会变成积货,有些茶叶比较特殊,需要赶着新鲜时来卖,一旦变成陈茶,那就无法出售了。
于是,姑父在茶叶老板店里打了将近1年的工,在这1年多的时间里,茶叶店老板也悉心的教授姑父关于茶叶方面的知识和茶叶行业的“生意经”。姑父从最初的只会喝喝茶,品品味的普通“茶友”,慢慢也变成了一个茶行“老手”。
有了经验就可以开店了,之后姑父又在茶叶老板的指点下,找店面找货源,甚至专门跑到外地茶农、茶园那里进货。终于,耗期3个多月后,姑父的茶叶店终于开张了。
开业前期,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去捧场,姑父也按照我们个人不同的喜好给我们推荐了不少好茶叶,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一罐茶叶几天就能喝完,但是对于不爱喝茶的人来说,茶叶最大作用就是用来煮茶叶蛋。
所以,我们在姑父茶叶店买一包茶叶,可能半年都喝不完。没有了亲朋好友捧场,姑父的茶叶店立刻冷清许多,再加上他的店铺也没有开在市里的商业区,每天的客流量跟商业区那几家连锁茶叶店相比,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开业3个月,茶叶店生意特别不好,几乎都看不到什么人光顾,而姑父也不着急,在店里一坐就是一天,自己在店里煮茶品茶,日子过得实属惬意。但是姑妈却愁坏了,看着无人光顾的茶叶店,天天在家族群里唉声叹气,抱怨姑父“不好好在茶叶店打工,非得学着当老板!”,家里那些养老钱都要被姑父败光了。
本以为姑父的茶叶店在这种情况下不久就要倒闭,没想到姑父的店非但没关门,当初投资开店的30多万资金,2年时间就回本了,而且还年底清帐时,还狠狠赚了一笔。
这些开在街边的茶叶店,一天也进不去两个人买东西,但茶叶店的老板们却各个淡定自若的守着铺子,一年下来“轻松”入账30-50万,活的特别滋润,他们是靠什么来盈利的?
就比如平时我去菜市场买茶叶,普通的茉莉花茶也就40-50元一斤,一斤茶叶买回家能喝好久。谁能保证每个人都行姑父这样“嗜茶如命”,顿顿以茶带水呢?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人说茶叶店就像文玩店一样,“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个说法是真的吗?今天我们针对这个话题来深入探讨一下,看看一家普通茶叶店到底是如何赚钱的。
先来了解一下:开一家茶叶店需要多少成本?茶叶行业比较特殊,跟普通的餐饮行业不用。像普通的餐馆饭店特别在乎客流量,没人光顾那就没有钱赚,一天准备的菜肉就相当于“浪费”了。
但是茶叶店却不同,就算是无人问津的门店也很少看到倒闭,搬家的。很多门面不大的茶叶店一年下来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赚,这并非夸大。
而且不难发现,对于那种特别爱茶的人来说,买茶叶不看店面装修好坏,只要茶叶的品质,哪怕是街边摆摊售卖的,也绝不吝啬。
那么,如果想要开一家非品牌连锁的茶叶店,需要投入多少钱呢?如果以一个三线、四线城市为例,我们可以大致参考一下。
1、开一家茶叶店的基本花销。
店租、装修、人工成本、水电费及初期进货。
2、如果是三、四线城市,大部分都是普通群众,消费能力有限,所以店门装修这块儿不需要太过于奢侈豪华,所以在装修预算方面不用太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茶叶店以卖茶为主,因此装修风格要突出茶文化。
其次,像茶桌、茶叶展示柜、博古架、墙壁以及一些装饰、货架柜台、广告、招牌等基本店内所需的东西也不可缺少,加起来的费用大致需要2000-10000元左右。
3、其次,就是房租、水电费这些。不同城市的经济消费水平是不同的,城市的物价也是不同的,所以房租和水电费也是不同的,大致租金10000元/月。
4、人工成本这块,如果是个人的茶叶店,前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手,要是自己个人单干,建议先不要花钱请员工,还是自己亲力亲为,等店铺稳定了,如需人手再聘请。
5、茶叶店前期投资最多的就是:铺货。
如果是加盟的茶叶店,那么铺货这块就不需要太费心,一般加盟商都会自动给上货。但是如果在当地没有太大的人脉关系,那么还是不建议加盟品牌茶叶店,因为品牌好的茶叶进货价都要比茶农高出很多,普通的消费者可能购买力有限。
当然如果是跟当地政府部门或者一些搞工程建设的有联系,那么茶叶店里就需要准备这些高端品牌的茶叶。
加上现在茶叶市场“鱼龙混杂”,各种茶商、茶厂很多,不同渠道拿货价肯定有高有低。最常见的渠道有三种:分别是茶叶批发市场、网上一些B2B交易平台、到茶叶原产地找茶农进货。
例如,像某批发网站上,散装的福建铁观音(韵香型),批发价大致为380-388元/斤,2斤起批。
而茶叶进货也需要参考当地人的消费水平,最好是“低、中、高”三档茶叶都一样少量进一些,大致铺货的成本20万左右。
所以,个人的茶叶店,前期投入30-40万左右就行,门面大致60-80㎡就够用了。中型或者大型的茶叶店投入的费用大约在50万元以上。
茶叶店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它们赚钱的真相是什么呢?生活中我们不能发现,开在街边的茶叶店,每天没有多少顾客光顾,就算是居民买茶叶也不会大量购入,茶叶店的老板们大多数时间在店里特别悠闲,但是这些店非但没有倒闭,反而活的特别滋润,他们到底是如何盈利赚钱的呢?
就像我姑父的茶叶店,平时去买茶的都是小区里的居民,买的大多是几十元一斤的茶叶。生意明明看上去不好,眼看就要倒闭了,最后竟然扭亏为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真相一:茶叶的成本很低,大部分盈利都来自于外包装。上文中提到,某商品批发网站中,普通的散装500克茶叶,价位差不多是100-300元之间。而如果是去一些茶园里直接进货,茶树的鲜叶原料可能也就几块钱左右,如果算上人工制作成本,也就30、40元一斤。
可能很多人会问:既然茶叶成本低,为什么有的茶叶能买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一斤呢?
比如每年第一批新茶,有的一罐能卖5000-8000元,就算是散装的一斤也需要2000-3000元。但如果进货不考虑新茶问题,那么成本就很低了。像我们经常在茶叶店里购买的100元以下的茶叶,茶叶原料差不多3-10元一斤,制作加工成本20-50元,最后放在茶叶店里卖80-100元一斤。
茶叶就像月饼一样,真正赚钱的并非茶叶本身,茶叶店老板赚钱全靠茶叶的外包装和品牌。
一般自己家人喝茶不会讲究太多,散装简单的装进塑料袋里就像,但如果是送礼,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包装,特别是送领导或者托人办事,都会让茶叶店老板给推荐店里最好的茶叶,用最好的包装来装点。
所以,很多茶叶老板可能卖的茶叶也就几十元一斤,但是装进好看的礼品盒里后,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我曾经在机场某茶叶店给领导买茶叶,销售员介绍说是云南白茶,一个两罐装,总共500克,不要礼盒两罐400元,如果要礼盒包装两罐600元。
再加上懂茶的人本就不多,很多人进茶叶店买茶都是“不懂装懂”,只要包装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那么就是好茶,所以很多茶叶店老板会在包装上下功夫。
真相二:茶叶店除了出售茶叶,更加出售“人脉”。生活中喜欢喝茶的有哪些人?除了一些老年人外,更多的是一些退休老干部,公司老板,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的人,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单位领导喜欢在自己办公室里摆放一套精致茶具,闲暇之余就喜欢摆弄一下。
每一个公司老板都会藏有一两罐高档茶叶,专门用来招呼公司客户,所以这一部分群体可以说是茶叶店的大客户了。
所以,这些茶叶店就算没有客人也不会倒闭,如果有这么几个优质客户,那一年几十万的收入真的是轻而易举。
我姑父的茶叶店就有这么一位老顾客,经常跑来买茶叶礼品盒,一个礼品盒装的武夷红茶中档的800多,高档的1000-2000多,这位老顾客每次都要姑父给拿店里最贵的武夷红茶,一卖就是6盒,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老顾客是搞工程项目的,每次工程项目投标时就跑来买茶叶送人。
后来这个老顾客也帮姑父介绍了很多同行,姑父靠这位老顾客一年赚了不少钱,为了表示感谢,每次这顾客来姑父都是连买带送的。
真相三:不要以为茶叶店里只卖“男士茶”,如今“女士茶”市场需求更大。在很多人认知里,爱喝茶的大多是男性,但如今也有不少女性群体也特别爱喝茶。现在很多茶叶店都会针对女性群体推出“女士茶”。
比如藏红花茶、柠檬荷叶茶、姜茶等,这些都深受女士们的喜欢。女性都爱美,热衷于减肥,有的茶只要写上”刮油“、”消脂肪“,就算只是普通的茶叶,也会吸引大量的女性顾客。
要知道现在谁的钱最好赚,一个是孩子,一个就是女人,因此很多茶叶店为了能抓住女性消费者,专门在店里开辟出一个面向女性受众的柜台,售卖的都是女性比较感兴趣的茶叶。
所以,茶叶店即抓住了男性顾客,也抓住了女性顾客,怎么可能缺生意?
真相四:从茶叶到茶具的一条龙服务,好的茶具价格高达上千元。喜欢喝茶的人家中总会准备一套精美的茶具,高档的茶具搭配上高档的茶叶更能突显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
一般喝茶的工具有哪些:基本的茶盘茶托、茶具配件、茶杯、茶壶。
在某购物网站上,一套普通的茶具9件套(茶壶+公道杯+茶漏+6个茶贴)售价78元,看材质还是最普通的玻璃材质。
而有的高档茶具一套下来就得几万元,例如还是某购物网站上出售的,汝窑的茶具套装售价高达14600元。
之前我曾在某直播平台看到一位爱喝茶的博主展示了一个茶具配件,一个造型类似掏耳勺的木棍,专门用来勾茶壶盖的,竟然价值5000元。
喜欢喝茶的人就像爱钓鱼的人一样,在茶具方面特别舍得,在他们眼里,一杯好茶除了要用优质的茶叶沏泡,更要搭配上高档的茶具,用专业的煮茶器煮出来的茶更加醇香可口。除此之外,有的人还喜欢买茶宠,一个紫砂茶宠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这些算下来真的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不要以为现在茶叶店只卖茶叶,很多茶叶店都是搭配着茶具一起卖的,顾客买完茶叶后,老板顺势直接进一步推销茶具,特别是对于新手茶友,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老板推荐什么就买什么。
真相五:茶叶店和茶馆、茶楼关系紧密,强强联合。一般南方城市里茶馆、茶楼要多一些,比如上海湖心亭茶楼,被誉为”海上第一茶楼“,是上海历史最悠久、最富盛名的茶楼。里面供应各式各样的名茶,人们除了能喝茶外,还能观看茶艺表演。
茶楼主要盈利点就是卖茶叶,一包小小的茶叶能沏出好几杯茶水,小小一杯茶水在茶楼里能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而且一般喜欢光顾茶楼的人都已做生意的为主,因为茶楼比较清静特别适合谈生意,所以这里积聚着很多经商的人,因此也就不在乎一杯茶水的价格是多少。
那么茶叶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茶叶店,而且茶楼一经采购,都是大量购入,对于茶叶店来说,双方彼此可以算是强强联合,共同致富了。
结语。几年前各行各业都流行团购,对于茶叶店来说团购也是一个赚钱门路,如果茶叶店老板人脉广,对接到了公司或者企业,固定销售,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换言之,如果茶叶店不赚钱,这些街边的茶叶店早就倒闭了,但是据我观察茶叶店非但没有关门的,反而越来越多。
之所以茶叶店越开越多,就证明卖茶叶的利润很大,这些店子看似没什么生意,只是表面现象,外行人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老板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们自然有赚钱的门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