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怎样区分好坏,把各地方的茶叶进行对比
白茶怎样区分好坏,把各地方的茶叶进行对比?
茶叶的品质因种类不同而有异,并且区别很大,没有可比性,要说对比只能在同一类茶叶中进行,而同一地域又有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国产茶的区域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茶类。
一、江南产茶区
分布在江南、苏浙、皖南、湖北,湖南、江西,以小叶种茶树为主,该地区季节分明,温湿气候利于茶树的生长,茶园以低山丘陵为主,以绿茶为主要种类,另有红茶、黑茶、花茶等。
二、江北产茶区
分布在山东、皖北、陕南、河南等地,该地区有高山峻岭,海拔较高,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以绿茶为主,另有红茶、茯茶等。
三、西南产茶区
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气温变化不大,四季划分不明确,以大叶种茶树为主。茶叶种类有滇红、普洱、晒青绿茶为主。
四、华南产茶区
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地,该茶区以中小叶种茶树为主,次区域原始植被茂密,土壤肥厚,气温较高,茶树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以青茶为主,另有绿茶、红茶、岩茶、六堡茶等,品种最多,品质上乘,是国内产茶最多的区域。
以上四个茶区,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茶叶特点,各有千秋,互不冲突。
白茶和普洱茶哪个好?
1.普洱茶收藏闻名已久,甚至在圈内已经形成了“炒茶”文化,在茶界,大家都听过大益这个牌子吧,普洱茶也是历史悠久,古树的概念也是出自普洱茶,在我比较不成熟的认知里,大益的那些系列配方,每年都有很多茶在市面上流通这,一片357克,一件42片,少则小几万一件,多的几十万或者更高,它俨然成为了像股票那样的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而且大多数老茶鬼也认同,谁都想经手赚一笔差价,谁都有机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如果说它的商品性质,已经超出了作为中华饮品的属性。
先抛开普洱茶的炒作属性,单单讲它只是饮料吧,普洱茶是大叶种茶树,乔木,特点是容易有古树,大树,由于树龄较久,内质所含物质丰富,制作工艺没问题的话,是非常不错的养生饮品。
2.白茶,现在默认是福鼎白茶了,但是根据习惯,因为云南的那些古树大树,内质优等特点,也出现了云南白茶,古树白茶等产品,不严格来讲,根据白茶工艺制作的茶就称为白茶,所以有种说法,西湖龙井茶青也按白茶的工艺制作是不是也能称为西湖白茶呢?这个就先不抬杠了。先来说说福鼎白茶,为什么说福鼎白茶就是标杆了白茶类,首先根据不同的茶树,不管是云南古树还是日照的茶树,大家按照白茶工艺制作出来以后对比(肯定有人做过尝试),你可能会发现云南白茶可能有比福鼎白茶表现好一点,但是云南白茶概念出现在后,而且白茶发源地在福鼎或者福鼎周边地区,福鼎大白茶和大毫茶最适合用于制作白茶,其表现也极佳,所以福鼎白茶这个发源地和茶叶表现来看,白茶类还是福鼎的比较有地位,也比较专业。
3.普洱茶生茶(未经发酵),一般人觉着比较猛,就是属性寒,比较刺激,这一点类似绿茶或者福鼎白茶的新茶(陈放3年以内)。
而普洱熟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茶性温和,养胃,这就类似于福鼎白茶的老茶(陈放3年及以上),老白茶可煮饮,味醇,适合寒天饮用。
4.如果是用来收藏增值,那福鼎白茶是后起之秀,嫌普洱茶太贵,鱼龙混杂等因素不能拿定主意,那可以先入手中等的福鼎白茶,存新茶喝老茶是喝福鼎白茶的一个大家通用的饮茶习惯,3年至15年福鼎白茶陈化每年都在变化,15年后药香就明显了,那时候一般就不是用于平日饮用,而是更多的是入药的作用。还有,由于福鼎政府的控制,福鼎白茶不会像普洱茶那样炒作,但每年会按一定小幅度增长。
5.如果是炒作想法多些,那就跟上普洱茶的高速列车,可藏可饮。
6.总结,白茶和普洱茶,各有千秋,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干净,所以工艺上比较能接受白茶,喜欢清香型茶叶,喝不完又能存放成为老茶,夏天饮新茶,冬天喝老茶,方便不用换款,而且3年前夏天喝的和今年冬天喝的竟然是同一批茶叶,又可以有不同味道,何乐而不为?一批茶喝了好几年,看着它的变化,这就是情趣。
普洱茶,由于有杀青,揉捻等复杂工艺,多工序就多了污染的概率,作为福鼎人一般是比较难以接受水泥地上渥堆发酵的味道(这不是攻击普洱茶,它的保健功能还是无可厚非的),可能是习惯了白茶,所以对工艺复杂的那些茶都多少会有一些膈应,设身处地想一下你就不会见怪了。
如何辨别一款茶的质量?
我们品茶时,评断茶的好坏,一般都是从茶香、茶味、茶汤、茶渣(叶底)这四个方面进行的,茶香高长或低沉、滋味的厚薄、茶汤是否顺滑、涩口,叶底舒展的怎样,是否有活性、弹性,这些是我们常常能听到的对茶叶的描述,也是对一款茶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
一旦问到怎样定义一款好茶,或者茶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往往会被一句“茶无上品,适口为珍”堵口,理倒是没差,喝自己对味的茶,但茶友们都这样,那没法聊茶了,喝不到一起。
好茶能否有一个客观的条件进行整体的评价,自然是可以的,有茶友喜欢从茶的制作工艺聊起,这便是所有茶的共性,无论是茶香、茶味、茶汤还是叶底,都离不开工艺。无瑕疵、优秀的制作工艺,所制作出的茶,往往只需要一个“透”字即可概括。
咱们来通俗的分享一下什么是茶的“透”:“透”就是通透的意思,这也是茶叶最基本的品质要素,一定要清透、纯净。不管是那个种植区,还是那个茶种,也不管茶的香气、滋味,这些都得建立在“透”上。
咱们先从香气的“透”说起:说起茶的香气,如品种香、工艺香等,咱们平常常用明显、微弱、高扬、沉稳等词形容茶香,这是咱们最基本的感受,通过茶明显的品种香,可以判断出此茶的品种。像品种香、工艺香只是明显还不够,最重要的是香气要纯净。
通过杯盖闻香,叶底的香气,咱们要分辨此茶是否有杂味和异味,茶的杂、异味常见的有“青气”、“焦气”、“闷馊气”等,香气不纯净与制作工艺出现瑕疵有直接关系。
最后说一下茶的滋味与口感上的“透”:茶的滋味与口感入口后才会知道,至于滋味上的通透,如果要比喻的话,就像咱们喝纯净水一样,没有任何杂味,能从茶汤中感受到清爽有回甘的味道。
其实茶汤的茶味与上面说到的茶香有共同之处,如果闻杯香、闻叶底没有出现异味、杂味,茶香很纯净,那茶汤的滋味也不会出现啥问题,相反,如果茶香出现异味,那茶汤的滋味依然也会有相同的异味了。
除此之外,有些滋味是闻不出来的,像茶的酸和苦,需要入口细品。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制作工艺有瑕疵,在制作过程中茶叶没有及时摊凉或者 及时的进行烘干,容易出现酸味和闷馊味;另一种是茶叶陈放之后出现的酸,像茶叶受潮或者返青都属于陈放导致的酸味。
至于茶的苦味,先分清是因为茶太浓导致的苦,还是制作工艺出现问题导致的苦。
茶友们的口味均不同,有些茶友习惯喝浓茶,自然会苦一些,但这种苦是很正常的,不过是茶汤浓而已。但这制作工艺出现瑕疵,导致茶出现苦味,这种苦会久久停留在舌尖,无法化开,反复冲泡几次,那怕是茶冲淡了,这个苦味还是存在的。
苦与涩是两种概念,放在一起用苦涩一词形容茶叶,不太恰当,苦用来形容滋味,而涩则是用来形容茶汤的口感,有些茶会苦,但是不一定会涩,口感涩的茶不一定会苦。
茶汤的口感做透了就是顺滑,做不透就是粗涩,入口后舌头和口腔有涩、麻之感,不同的茶涩感的来源也不同,但大同小异,都是因为制作工艺出现瑕疵导致的,走水不足,焙火不够,茶叶返青,这些都会使茶汤出现涩感。
说了这么多,都在围绕着一个“透”字而展开,希望大家记住,香气、滋味、口感的纯净清透是一款茶的基本要求,有了这个基础再来谈其他,否则即便很香,滋味很厚实,山场很硬,都称不上“好”。
大家好,我是头绿身不绿的“绿豆芽”。致力于将好玩、有用、能看的常识、知识、好物分享给大家。
文章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绿豆芽”,往期内容请在我的头条号中观看: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浏览器直接搜“承艺 茶叶”即可,望大家支持。如何辨别茶叶的真假?
茶叶当然有真假,而且还有很多种情况,他们说没有只不过是没有多方面的考虑问题。
第一种假茶,是明知是假茶却一样会购买的代茶,玫瑰花,石竹,六月霜 ,金银花,野菊花,贡菊等等有很多,这些都不是茶叶,你知道卖的人也知道,但是却没有人把这些假茶当假茶。
第二种假茶,是遇上奇葩的小白,因为不懂茶而坚持自己见解的,我们小时候浙江老家都是做珠茶的,就是紧紧的圆圆的茶叶,其中分的等级通俗上按照筛子分开以后就是芝麻子,绿豆子,黄豆子等等,其中绿豆子 黄豆子,这些是采摘的时候那些小芽小叶做得,因为太嫩所以是发黑亮的,那一年我们带这种茶叶去广东,告诉人家是茶叶,还一个劲说这怎么是茶叶呢?茶叶怎么是这样呢?茶叶怎么不像叶子呢?现在做龙井也遇到过,告诉他龙井是扁的,还一个劲的嘀咕怎么不像龙呢?
第三种假茶就是大家最常见假冒产地,假冒大师,假冒品牌。这个就是要按照具体的茶种工艺来说了,各种不同的情况要不同对待 有些甚至是行业的习惯了。我只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现在吹嘘炒作忽悠最多的普洱茶,满大街都是古树茶,真的古树茶真有那么多吗?首先是总产量百分之九十是台地茶,中国的好茶叶潜规则的优先购买和销售是有钱的人有权的人熟悉规则的人,轮到你在淘宝购买,买的到吗?班章冰岛那么多,不就是换印一张棉纸的事,要是真的山上的草割完都不够?武夷茶中大名鼎鼎的牛栏坑知道吧,一共三四十亩地,一千多斤产量 几百家公司,几千家零售店专卖店茶农,甚至还见到有卖陈年牛栏坑的,这样区区一千多斤茶叶都卖不完还算顶级岩茶?西湖龙井也一样,现在头条朋友经常问我西湖龙井什么价格,我只是说我没有西湖龙井,现在我找不到货源了,说价格没有意思。其实这些都是很简单的常识。
真遇上正宗茶叶就需要专业知识了,我以龙井为例需要涉及到茶种知识(常见的乌牛早 龙井43群体白茶等等能分开),工艺知识(杭州的火候紧度扁度光度和新昌的不同,新昌的和松阳的不同,松阳的和贵州的又不同等等),茶叶的生长情况(龙采摘时候温度相差十来度,茶叶超过二十度就起节,所以叶型,叶芽距离不同,等等)反正知识一大堆。
总得来说,一个人自己的感觉是骗不了自己等等 用最感官非色香味形去衡量茶叶的质量,只要口味香味好,性价比高,又在乎是谁做的哪里产的呢!最后一句忠告,对于普洱武夷茶这些炒作忽悠吹嘘天价成性的,能避免就避免,因为炒作本来就是在挖坑,把低档茶叶包装成高价天价来忽悠,防火防盗防普洱嘛,少装一下逼没有什么损失。
白茶龙珠怎么区别好坏?
白茶的种类有四五种,我们无法说用一种方法去分辨出这几种不同的白茶的好坏,我们就简单的抽出他们的共性来判断一下:看外形
好的白茶,叶子面积大肥厚,而且比较的比较挺直。如果芽头看起来稀少瘦小而弯曲,这个就很可能是次品了,如果这批茶叶当中还老嫩不均匀,那这个八成就是次品了。
看色泽
好的白茶的茶叶色泽应该是毫色银白而且带有一点光泽,如果说这个茶叶黯淡无光的话,这个质量可能有问题。如果色泽黑色或者红色的话,那么他应该是加工不当或者鲜叶原料不好。
闻茶香
包括了干茶香和冲泡后的茶香,当然,这两个肯定是不一样的香味。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让你分辨啥鲜粽叶的香味,稻谷的香味,毫香,花香,鲜笋香,干草香等等,你确定你分的清楚?所以我们只需清楚,闻着是清爽的香气,闻了很舒服,而且没有异味,这就是好的白茶,这就够了。
看茶汤
好的白茶,他的茶汤是会渐进变化,不同的白茶,不同的年份,其颜色的变化也是不同的,但是要注意一点,他的茶汤是清澈、透亮的,而且颜色是会变化的,不会变化的不是好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