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沣渭新区,西安的水资源丰富吗

2023-05-17 132阅读 0评论

西安沣渭新区,西安的水资源丰富吗?

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

西安沣渭新区,西安的水资源丰富吗

1.1.1地理位置

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 南北最大宽约116Km ,面积10108Km2。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平原地区高程400m 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 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 ,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 ,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

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 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 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 ,其中秦岭山区835.6mm, 台塬区708.5mm ,丘陵区700.1mm ,平原区637.5mm ,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 ,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 ,相差近一倍。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

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 八水绕长安" 的美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除渭河、泾河及石川河是过境河以外,其余均为境内河流,都发源于秦岭北麓和骊山丘陵区,由南向北经过洪积、冲击平原注入渭河,为渭河的

一、二级支流,峪口以上山高林密,人迹稀少,水量充沛,河流上游水质良好,是西安市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1.2社会经济概况

1.2.1社会情况

西安市总面积10108Km2,中心城区227Km2。辖"9区4县" 即: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另有"5园区1港2基地" 即高新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1.2.2经济发展

" 十一五" 期间,西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新区带动作用明显,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发展成效显著。 2009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数843.46万人,户籍人口781.6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45%,其中市辖区常住人口647.28万人。西安市生产总值(GDP )2719.10亿元。

1.3 水资源概况

根据1980~2005年水文资料,西安市水资源总量23.47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4 m3,相当于全国平均(2098 m3)水平的11.6%。水资源总量按地域分布;黄河流域22.56亿m3,其中,渭河南岸20.92亿m3,渭河北岸1.64亿m3;长江流域0.92亿m3。西安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9.73以 m3,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 m3,重复量10.57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7.50亿m3,占全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的38%;地下水可利用量为9.07亿m3。

1.3.1 地表水资源

西安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9.73亿m3,20%、50%、75%、95%频率的年径流量分别为26.63亿m3、18.00亿m3、12.75亿m3、8.02亿m3。河流除秦岭南部的湑水河、南洛河等属于长江流域外,其余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地表径流山区大于平原,由南向北递减。秦岭山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9%,年径流量占到全市总量的82%,平原、台塬区年径流量占全市总量的18%。西安市地表径流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径流量丰水年为枯水年的4~7倍,年径流量的50%~60%集中在每年汛期的7~10月,枯水期一般在冬春或春夏之间,径流量相当于全年的1/50,部分河流枯水年和干旱季节基本断流。

境内50余条较大河流出峪口以上大多水质良好,峪口以下污染逐渐加重,目前多数呈现Ⅵ类、Ⅴ类,甚至劣Ⅴ类水质。

1.3.2 地下水资源

西安市平原区松散岩类空隙水分布广泛。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水动力性质,并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将全市300m 深度以内含水岩组划分为潜水与承压水两大含水岩组。渭河南北冲洪积平原含水层分布广泛而连续,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量较为丰富,其中以渭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及秦岭山前洪积扇群含水层厚、颗粒组,富水性强,而黄土台塬和渭河高阶地富水性相对较差,单井涌水量较少。西安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0.79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5.20以m3,平原区与山丘区重复计算量1.67亿m3,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m3。地下水渭河以南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但局部已受到一定污染;渭河以北大部分区域矿化度高,水质较差。

西咸一体是怎么回事?

就是陕西西安、咸阳两大城市进行一体规划化的简称,是中国距离最近的两大城市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开始,其主要内容为体现在《西咸一体化规划》12年建设规划实施内容。

优化整合两市一区发展空间,形成“一核五区十个卫星城”的整体空间结构。

“一核”指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和沣渭新区(指渭河以南,沣河以东,东接西安市三环,南邻阿房宫遗址保护区和规划中的西宝高速新线的城市发展区)。“五区”指泾渭工业园、空港产业园、阎良航空产业基地、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杨凌示范区。“十个卫星城”指户县、蓝田、高陵、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礼泉、乾县、周至等卫星城镇。

阿房宫站属于哪个区?

阿房宫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南陶庄村。是西成高速铁路上的一个车站,位于西安沣东新城,阿房宫站已经于2017年完工并投入使用。远期此站还将接入关中城际铁路。2017年12月6日,阿房宫站随西成高铁一并投入运营。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线路自西安北客站引出,先与郑西客专并行,后跨过郑西客专后沿西安绕城高速至沣渭新区设阿房宫站。站内有进站口、出站口等出入口,另外还有停车场、售票处等设施。

西安市沣渭新区户县怎么规划?

沣渭新区户县部分规划的是新能源材料基地。

其实,看沣渭新区规划图就知道,沣渭新区主要发展是区内未央区部分,是城市中心。

长安县和户县因为行政区不同,财政。

税收等等政策都不一样。

估计要等到5年之后才会看得见改变。

西安的特色是什么?

雁塔北广场、芙蓉晚照、未央区、浐灞斜拉桥

世界历史名城,华夏精神故乡—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8.8%,西安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 标志性建筑:大雁塔、钟楼、鼓楼、明城墙、大明宫、大唐芙蓉园、小雁塔等 方言:汉藏语系汉语中原官话—陕西话 市境海拔:345-3767米,最高点为太白山拔仙台,海拔3767.2米,最低点为渭河出境处,海拔345米 经纬度: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 市境:东西长204公里,南北宽116公里 国家授时中心在西安市 中国大地的原点位于西安北部的泾阳县 地理位置:渭河谷地,关中平原 特产:羊肉泡馍、葫芦鸡、大红枣、牛羊肉泡馍、粉汤羊血、葫芦头、米皮、腊汁肉夹馍、面皮、凉皮、郭家烤鸭、羊杂碎、石子馍…… 西安位于北纬34度线上,在北方拥有最温暖湿润的气候,年均温度13.6度,年温差为26度。编辑本段西安市情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西安是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未来五年内,西安一日交通圈覆盖范围将扩大到大半个中国,辐射人口由现在的6亿扩大到12亿以上。西安是发展迅速、产业兴旺的城市。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经济增长连续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24亿元,增长14.5 %。经过多年发展,西安目前已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八大发展平台,高新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六个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区之一,经开区全力打造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制造业基地,曲江新区是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浐灞河生态区正在筹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些开发区(基地)是西安主导产业的集聚地、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未来一段时期,是西安发展历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西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发展目标,努力在全省率先跨入全面小康社会行列,在西部地区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梯队,在全国率先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