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圣是谁,杜康为什么被称为酒圣
古代茶圣是谁,杜康为什么被称为酒圣?
这是因为杜康是中国最早酿酒的人,可以说为中国的酒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虽然古代也有不少酿酒大师,但要论酿酒贡献,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杜康的,而关于杜康酿酒的故事,传说也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没想到意外产生,然后经过杜康改良而来。杜康又名少康,据记载是夏朝的国君,至于杜康为什么被称为酒圣?据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所以制酒业就将杜康奉为祖师爷,而且在历朝历代也多以“杜康”指代酒。
关于杜康造酒,拥有众多历史文献可以参考,例如《世本》云:“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许时泉《写风情》:“你道是杜康传下瓮头春,我道是嫦娥挤出胭脂泪”。《类书纂要》云:“仪狄作。杜康造”等。
相传杜康曾是皇帝管粮大臣,由于粮食供给量比较大,需求又比较少,所以存储问题就交给了杜康。杜康意外发现粗大空荡的树干,于是将粮食储存在树干中,没想到过段时间来看,树前横七竖八躺着动物,一动不动,但又没有死。
然后发现树干的裂缝中流出一些水来,凑近一闻,清新扑鼻,随即尝了几口,感觉神清气爽,就将这些水带回去给别人尝尝,于是这种酒在民间渐渐传开,就有了杜康造酒的传说,后来杜康还改良了酿造方法,酿出供人饮用的秫酒。
所以说中国酒文化有数千年历史,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开始,就有了酒,距今可是近四千年历史。虽然杜康不一定很能喝,但作为中国最早酿酒的人,奉为酒圣毫不为过,即使也有仪狄做酒的传说,但认可度还是不如杜康。
什么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圣?
谢谢邀请。
所谓圣人,就是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现代汉语中的注释)
1. 其实,古往今来,有许多圣贤都曾对圣人作出解释,且听听他们怎么说。1.1 黄帝说:清心寡欲,大隐隐于市。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和和岐伯探讨健康与长寿这个话题的时候,提及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圣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采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益衰惫,精神不益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
虽然其解释侧重于养生之道,但也看出圣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清心寡欲,大隐隐于市。
1.2 老子说:无为,无私,知足,不争,智慧,自知,自爱
《道德经》里曾多次提到过圣人的行为准则。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无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為而成。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1.3 管仲说:善于分利于民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1.4 孟子说:道德完美
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2.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圣人这一概念就不再是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专属了。2.1 韩非子说:君王就是圣人;2.2 大臣们赶紧说:皇后、皇太后也是圣人。2.3 庙堂如此,江湖也不能少啊。诗人要选诗圣,画家要选画圣,书法家要选书圣,武将要选武圣,兵家要选兵圣,然后还有酒圣、茶圣。。。至此,圣人的概念就成为了某一领域中最杰出的人士了。
3. 结语:在我的心中,还是更倾向于古人圣贤的解释:德高望重、有大智的人方可被称为圣人。您认为呢?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中国古代茶坊喝什么茶?
中国古代喝什么茶?与朝代和茶叶的发展历程有关,而中国古代的茶坊喝什么茶,就不得不关注中国古代的“茶坊”这个前定。
中国茶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割据,它却未衰反盛,兴于唐,盛于宋。宋代,饮茶已经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从宫廷一直到下层平民。宋代,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而且饮茶的风俗深入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已广为流传,宋代饮茶达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局面。
今天的小资们以喝咖啡为生活时尚,仿佛不到星巴克喝过咖啡,就不算了解现代都市生活品质。而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就跟现代人爱喝咖啡一样爱饮茶。
因宋朝市民爱茶,宋朝的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就如今日的咖啡馆。《东京梦华录》说,汴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南宋也一样,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临安处处各有茶坊”,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髅茶坊、郭四郎茶坊、张七相干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一骷髅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茶坊的名字都起得很酷,很抓眼球,很有广告效应。
茶坊构成了宋代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而不仅仅是单纯饮茶的场所。清雅的场所是士大夫“期朋约友聚会之处”;高端茶坊可供“富士子第、诸司下直等人会聚,学习乐器,上教曲赚”;大众茶坊则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的场所;还有“楼上专养着妓女,名曰“花茶坊”的,“非君子驻足之地也”。
高档的茶坊布置得非常雅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流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等,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今日一些咖啡馆、酒吧、茶楼为显示清雅、高贵,也喜爱挂名家的书画作品。
这类高端茶坊,不论是品味,还是价位,都比星巴克高出几个段位。宋人并不会因此而质问“为什么一杯茶汤卖得这么贵”。显然,高端茶坊卖的并不是茶汤,而是格调,是生活方式,是身份识别标准。
宋代茶坊喝什么茶?
【点茶】宋代饮茶在唐代基础上又迈进一步,迅速发展合于时代、精致典雅的点茶法。日本的茶道,即日本僧人南浦昭明从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将宋代的点茶法传至日本,后经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改造成日本茶道。宋朝点茶所用为饼茶(蒸青绿茶白茶),宋人点茶,对茶末质量、水质、火候、茶具都非常讲究。
【斗茶】是随着宋代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产贡茶而闻名于世的唐代建州茶乡,新茶制成后,茶农们未来评比新茶品序而进行比赛活动。这种活动后来被广泛传播,时间也不再限于采制新茶之时,参加者也不仅限茶农,目的也不限于评比茶叶的品第,而更重视评比都差者点汤、击拂技艺的高低。南宋画家刘年松的《茗园赌市图》就非常传神的描绘了市井间几个茶贩正在斗茶的生动画面。斗茶选用的茶以建茶(福建建安所产)中的白茶最佳。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里,就描述了令他珍视的白茶。
日铸茶北宋欧阳修记载的日铸茶,就是典型的炒青绿茶。
四川乌茶宋代遭遇了地球第二个寒冷期,导致江南地区清明前的贡茶产量大幅降低,茶农无法按质按量完成贡额,因此贡茶重心转向温暖湿润的建州,因建茶味厚,南宋时期出现重建茶轻蜀茶的局面。蜀茶主要于边疆地区茶马交易之用,茶为粗茶,长途运输的湿热作用,便出现不同程度自然发酵,茶叶色泽黄绿泛黑,便是历史上著名四川乌茶的由来。由于乌茶用于茶马交易之用,应该不出现于茶坊用茶了吧~
部分摘自《宋代的拂小时辰》
说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十大代表人物?
孔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孙武 著名军事家
华佗 著名医学家
鲁班 土木建筑鼻祖
李冰 水利工程专家
张衡 天文学家
朱熹 著名理学家
徐霞客 地理学家
祖冲之 数学家
陆羽三卷是哪三卷?
陆羽完成的三卷是《茶经》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1]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