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做种的茶叶子什么时候采摘
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做种的茶叶子什么时候采摘?
茶叶每个季节都可采摘,但是有些茶叶在特定的季节采摘比较好,龙井茶一般是从春茶开始,前后一个左右的时间并且要赶在立夏之前结束,西湖龙井茶历来都讲究采摘细嫩,上好的龙井茶的颜色翠绿,味道甘甜。
茉莉花茶在夏天采摘比较好,因为茉莉花在月平均气温20℃以上,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就会形成一个旺盛的开花期。这时会让茉莉花在采摘过程中保持较完好的形态。
台湾的冻顶乌龙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但是因为冬茶香,因初冬早晚的温差会让茶叶的口感更佳,而乌龙茶就是需要茶香口感才会更加浓郁,所以冻顶乌龙在冬天采摘比较合适。
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传承?
在年轻人可乐文化时期想传承传统的茶文化比较难,但好东西必须传承,在我看来这还是一个是非观的问题。茶文化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门七件事,但是要向下一代讲述传统的好处不是一朝一夕的。我是言传加上身教,一点一滴去做,喝到好茶就强行给儿子倒一杯。他现在只要积食不消,就让我给他泡老茶喝。我也在朋友圈经常写茶评,影响了不少人。我相信“你,就是世界”,每个人做好每件事,做好自己,世界也就美好了。虽然儿子现在仍然喝饮料多过喝茶,但终有一天,他也会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茶源于中国,润泽于世界。茶文化,中国文化也是如此。
冲泡后会又甘又甜的叶子叫什么名字啊?
这是南非叶,在我东南沿海地区被称为“将军叶”,是由于它生长能力强,四季皆宜种;俗称:苦茶。南非叶生长于南非,从马来西亚、新加坡移植到我国,所以中医界无记载也没有研究[1]过其真正的疗效。南非叶作为抗癌草药在东南亚及台湾等地民间应用较多,而中国大陆则对此较为陌生。南非叶为菊科斑鸠菊属植物扁桃斑鸠菊(Vernoniaamygdalina Del.)的叶。扁桃斑鸠菊别名桃叶斑鸠菊、杏叶斑鸠菊、神奇叶、尖尾凤、肝连、苦树、苦胆叶、苦叶、苦茶叶、南非树等,原产于热带非洲,在尼日利亚等地被当做一种蔬菜。南非叶四季皆宜种;雨水充沛环境下,茂盛成长;其网状叶脉,应属双子叶草本植物;但却不见开花结果,因此是无性繁殖;地下根蔓延、或简单的扦插法,在一两个月内即长至米高,盆栽也行;属草药。
有哪些描写煮茶的诗词?
《试院煎茶》
宋·苏轼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
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
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峨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情相随。
不用撑肠挂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这首关于煮茶的诗句由一个寒冷的冬夜写起,鸣风、飞雪,然後才写到银瓶,最後才是炉火旁的作者慨然叹道:未识古人煎水意。伟大的诗人总能将自己的生命与历史和世界相连。
苏东坡写茶却不限於茶,他联想到李约为了远来的朋友亲自煎茶,北宋名臣文彦博为了老友而拿出珍藏的茶具,这些都是人情之中、爱茶之人的表现,至温至厚的点点滴滴。而他作为一个饥寒交迫的诗人,便从知识之中,深刻的意会到自己的生命有孤独与不孤独的两面。
苏东坡在自身不如意的遭遇中,认知到千古悠悠、不如意者成千上万;从小处看,他是一个孤独者,但从大处看,他与无数的孤独者一同处於历史洪流中,并非形单影只。更何况,他还有朋友!往昔,他有相濡以沫的知交,在未来也可能结识心灵上的同伴,他想到朋友间的真情相待,便感到不必自囚於苦闷的监牢。
鸣风飞雪是人世所恒有,失意人恒在,友谊亦恒存,苏东坡的诗实际上是无数人生命中所必须经历的时刻。苏子之诗向来脍炙人口,此其因之一。
诗中贯串时空距离的,不是别的,只是一捧热茶。热茶是非常简单的东西,但它可以消解复杂的痛苦,让一言难尽的滋味冲入愁肠,化为淡淡馨香。这正是回忆。正是寻常人世,千万珍重。
从苏东坡这首关于茶的诗句中,我们亦可感受到煮茶如做人。茶应该恰到好处地掌握火候,人也应该恰如其分地掌握火候。茶的品格,不是十分的强烈,但也不是那么怯弱;不是十分的浓酽,但也不是那么无味。人的品格,自然也应该不温不火,不急不徐,进取而不保守;积极而不躁急。茶是我们的闲暇之趣,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这里说应当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说,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时候,正当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瓮)里。
第四句说,再用小水杓将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这是煎茶前的准备动作,写得很细致、很形象,很有韵味。
第五句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
第六句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第七句写喝茶,说要搜“枯肠”只限虽三碗恐怕不易做到。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作者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
喝完茶干什么?没事。所以最后一句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时)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盒子上有一片叶子的金骏眉是什么茶叶?
金骏眉本来就是用牙尖那部分去做的,当属小叶茶。补充:金骏眉茶,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由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带领团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融合于2005年研制出的新品种红茶。金骏眉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全程都由制茶师傅手工制作,每500g金骏眉需要数万颗的茶叶鲜芽尖,采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高山原生态小种新鲜茶芽,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萎凋、摇青、发酵、揉捻等加工步骤而得以完成。金骏眉是难得的茶中珍品,外形细小紧密,伴有金黄色的茶绒茶毫,汤色金黄,入口甘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