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茶道,第一个提出茶道的诗人是

2023-02-19 132阅读 0评论

茶经茶道,第一个提出茶道的诗人是?

皎然

1、他是茶文学的开创者,在茶诗方面也首开千古佳作之先河。

茶经茶道,第一个提出茶道的诗人是

2、他是佛门茶事的集大成者。

3、他是最早进行实验茶场、实验室茶叶科学研究的倡导者、执行者、管理者。

4、他是“以茶代酒”,以茶为饮之风的积极推广者。

5、他是茶叶精神功能及价值开发的探路者。

6、他是茶圣陆羽的指导老师、兄长、笃友、物质保证者,是陆羽事业上合作交流的学术伙伴,也是陆羽科学探索的赞助者、策划者、组织者、批评者、宣传者,他是陆羽《茶经》系统工程的主要组织者、策划者、管理者。

7、他是最早“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倡导者、组织者、策划者,“顾渚茶赛”“剡溪诗茶会”就是经典案例。

8、他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倡导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禅茶道”的探路者。

一句话,他是中国茶道的创世者,开山之始祖,茶道之父,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代宗师!

皎然多才多艺,他不但对佛学、道学、茶事、茶理、茶道都有深刻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几百首的名篇佳作,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大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佛门高僧,他不为名不为利,他既不是那些不关心世事只管修炼的佛门僧侣,也不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改革家,又不是那些自我标榜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他视名利为粪土,亦文亦僧、亦佛亦儒亦道、亦诗亦茶、亦隐亦游……亦师亦友、亦父亦子、亦兄亦弟……。像恩格斯支持马克思,并一起与马克思探讨共产主义一样,他无私地帮助了茶圣陆羽完成了世界茶叶史上的第一经典巨作——《茶经》。

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用现代话我们可以归结为:皎然为茶道茶文化始祖、之父,陆羽为茶业、茶学之祖、之神;仅从茶道上看,我们也可以说皎然是茶道之父、始祖,陆羽则是茶道之神

你会如何用四个字形容茶道文化?

品味人生

浓而不腻

香而不馥

清香自守

唇齿留香

普洱茶喝的是浓郁、深厚、喝的是心境。经过了时间的发酵,有经历有内涵,能喝出人生的苍凉与感慨。

花茶喝的是印象、浓而不腻、香而不馥,有茶的沉净和花的自由。

龙井喝的是感觉,契合了它的心境,在繁琐生活中像龙井所带来的清凉、纯净和清香。

喝绿茶时,希望人生就像浮在杯中的茶叶般,清香之守、为爱所歌,能够上下飞舞,为生所唱,但我知道那种想法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总之,喝茶喝的是心情、感悟和体味。

关于茶道的句子?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翟鸿燊《大智慧》

沙漠阿拉伯人形容他们也必喝三道的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三毛《送你一匹马》

春雨煎茶,温润清澈茶水中亦只是深沉世味,却又闲静淡远。——白落梅《时光知味》

年岁过得久了,就像一杯隔夜的苦茶,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味道虽在,芬芳已荡然无存。——白落梅

春雨煎茶,温润清澈茶水中亦只是深沉世味,却又闲静淡远。人事飘忽,烟火迷离,唯有一盏清茶陪我红尘经世,两无猜嫌,岁序静好。内心柔软之时,水色风影皆有诗情言语,小楼巷陌亦是含蓄婉转。——白落梅《时光知味》

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薛能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刘禹锡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白居易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刘禹锡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

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白居易

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西晋·左思

茶道的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礼既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茶艺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茶谱》序)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颇为谨严。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与时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茶道用具中的茶则是做什么用的?

义芳君说茶 | 第689期原创茶说

说到茶道六君子之一的茶则,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在茶桌必备茶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它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主要介绍的28种茶具中的一种,“以海贝、蜗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

西安法门寺曾经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煮茶用器,里面就有唐代茶则,如今正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向人们展示着它尘封前年的历史风貌。

按照陆羽老先生的介绍,那时候茶则既可用铜、铁、竹等材质,甚至可以用海贝、蜗蛤等材质来制作。

话说回来,茶则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呢?

陆羽老先生一个“则”字,早就透露了先机。

《茶经》中记载,“则者,量也,准也,度也。”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茶人们主要使用茶则从茶叶罐中取出适量茶叶。

不过,由于茶则的容量有限,这在茶形紧结的乌龙茶,或条索较细紧的茶品中使用比较方便,而在条状、片状、细长状的茶品中并不常见。

有人说,茶则和茶匙长得挺像的,不会是孪生兄弟吧!

其实,茶匙形制上比茶则小许多,类似汤匙,有茶人称之为茶拔。主要用于投茶时,便于控制投茶量;或者冲泡倒茶渣时配合使用,既便于清理,又卫生优雅。

还有人很好奇,茶则与茶荷,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

茶荷,其实就是茶碟,属于茶叶发烧友们青睐的一种茶具,常与茶则搭配使用,用于暂时盛放刚取出的茶叶,便于茶友们开泡前观赏品鉴。

茶荷通常做工精致,有多种造型及竹、木、铁、铜、玉等多种材料,是茶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具有高雅艺术气息的茶器。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

了解更多茶知识,请关注私信义芳君说茶,有问必答!

茶经的作者是哪个朝代﹖?

唐代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作品名称

茶经

外文名

The Classic of Tea

作品别名

茶论

作者

陆羽

创作年代

公元780年

作品出处

茶经

文学体裁

杂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