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好坏鉴别,要如何去判断好壶

2023-05-13 119阅读 0评论

紫砂壶好坏鉴别,要如何去判断好壶?

什么样的壶才算是一把好壶?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壶界泰斗顾景舟提出了形、神、气、态审美四要素。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形、神、气、态

紫砂壶好坏鉴别,要如何去判断好壶

形:形式,指作品的外轮廓。

神:神韵,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

气:气质,指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之美。

态:形态,指高低肥瘦、刚柔方圆各态。

顾景舟说的四点都和艺术价值相关,但他也一直强调紫砂壶首先是一种实用器,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因此,对于多数爱好者来说,我觉得可以从徐秀棠提出的五个方面来看更为贴切,即:泥料、功能、造型、装饰、名款。这与上次提到的泥形工款功很相似,归纳起来都是从实用性和观赏性两个角度出发。

东坡石铫壶

泥料

泥料,是壶的基础。紫砂泥分红泥、紫泥和本山绿泥三种。经调和后,可以呈现多种不同的颜色。这也给玩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除了泥料本身品质,烧制的火候也影响泥料好坏,“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因此,泥料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壶的功能以及养壶的效果。

好壶必定用好泥,好泥未必出好壶。这跟葡萄酒一样,挂杯未必是好酒,但好酒必定挂杯。

现在很多商家在销售过程中会过于强调泥料的作用,无非是为了卖个好价钱。实际上,对于绝大部分壶,泥料在整个价值构成中所占比例很小,可以不计。

功能

使用功能是紫砂壶的第一属性。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把壶使用是否方便舒适:

- 三点一平,即壶嘴、壶口与壶把最高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事实上,为保证出水,壶嘴与壶口保证同一水平是必要的,而壶把则不用过多考量。

- 口盖是否严谨,即盖和口之间空隙越小越好。密封性好的壶,用手压住壶盖的气孔,可控制茶的流出。更好的壶,倒转茶壶,按住壶嘴,可控制壶盖不掉落,但这种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必强求。

- 出水是否流畅,我们常把“七寸注水不泛花”来判断是否流畅。

- 口不流涎,即茶汤不从壶口流出。

- 壶身壶嘴壶把是否平衡,使用时是否省力、舒适。

东坡煮茶图

造型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所谓方非一式 圆不一相。对于玩家而言,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款。

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嘴顺着把末出。这是我们常常提及的一句话,也是看造型是否流畅的一个基本要素。好的造型能从形态中流露出感染力。

赏心悦目的结构造型、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造就了紫砂壶的美。结构造型不仅要壶的各个部位(嘴、身、把、盖等)协调一致,还要能相互成趣。

装饰

装饰需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好的装饰可增加壶的趣味性,同时体现出较好的艺术气质。

紫砂壶集实用和艺术为一体的器具。除了基本的泡茶品茶使用价值,通过装饰融入书法及绘画等艺术价值,从而提高壶的整体价值。

现在玩壶的越来越多,懂壶的也随之增长,因此大家的品味也越来越高。制壶艺人们也更加注重品质的提升。这一行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细分,有些壶并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两个甚至多个人的共同努力。比如篆刻就早已成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以紫砂七老中的任淦庭为代表。

前阵子看了一把竹段壶,了解到贴竹叶的费用就得100块。但大家都认为这钱花的值,因为好的装饰,确实大大提高了壶的欣赏价值。

名款

指壶本身的作者。我们常听到的说法是:有款求其真,无款求其善。名家大师的壶固然价值高,但有实力的年轻工艺师也不可小觑,他们的壶往往具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虽然从小就接触紫砂,但我玩壶时间并不长。我一般只关注壶本身好不好,而不是谁的壶,原因很简单:穷!紫砂这行业水太深,一般我都是通过在这行业里熟人帮买,以确保买的壶都是性价比很高的。由于缺少了若干中间环节,往往是市场价的一半。

高士品茗图

功能、造型、装饰、泥料、名款,这是我买壶所关注的先后顺序。当然,从实际价值的角度考虑,其先后顺序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造型、装饰、功能、名款、泥料。而从商业角度来看,可能又是这样的:名款、造型、装饰、功能、泥料。

从价值角度区分,泥料、功能属于实用价值,造型、装饰属于艺术价值,款则属于品牌价值。对于老壶,还具有历史价值。

对于刚开始玩壶的朋友,应更多注重实用性,然后逐步提高艺术性。对于投资者,考虑到市场需求,则品牌价值也就是制作者很重要。财力雄厚的可以直接收藏名家壶,财力稍弱则可以从年轻但有实力的工艺师开始。

如何分辨紫砂壶真伪?

世上的事、有真、就有假,有好、就有差,紫砂壶也一样,谁都知道有好有差,但就是没办法去辨别那个好与差,于是,消费者只好一会儿追职称,一会追老壶,一会儿追故事,一会儿追概念,追到那,水深到那,结果是追得满天浮云,尽是鬼话。老话说,连好坏都不分了,还能好到那呢。

说重点还是一看经验,料一般而言,原矿紫砂料在烧成出窑后多是“灰头土脸”的,不会也不太可能出现各式艳丽的色泽,即便是朱泥也烧不出鲜艳的颜色。唯有在泡茶养壶的过程中,经时间的浸泡晕染,紫砂才会慢慢变深,出现“水色”,光泽内敛而温润,这就是养壶人常说的“包浆”。

所以如果看到那些新壶就是色泽艳丽的,有可能是陶土中添加了着色剂,在考虑泥料纯正性的时候需多加斟酌。

牛盖莲子紫砂壶的优劣?

牛盖莲子是一款经典的紫砂器型,壶身呈圆柱筒状,一弯短嘴,出水流畅。壶柄耳大圆润,呈方形。压盖与壶口紧密结合,口盖整体平整光滑,外形流畅。壶钮制作别出心裁,采用了牛鼻孔式的镂空结构,生动与趣味完美结合。原矿黄金段制成的此壶,加上壶身的“茶经壶僧”等刻字,以及反面的老翁茶趣图,让人眼前一亮,整体洋溢着幽雅的书卷气息

本山绿泥怎样鉴别?

第一种:段泥之中调配本山绿泥。虽然会在壶表看到本山绿泥的边界模糊的「泥」颗粒,但是通过鉴别「砂」就会发现这种壶壶表不仅有少量本山绿泥的多彩沉降「砂」,还会有纯色黑点,其实这是段泥含有的金属氧化铁的「铁析」。如果泥料经过了「洗铁」工艺处理,虽然看不到明显的铁析出黑点,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壶表是否有本山绿泥特有的「褶皱纹理」质感以及壶表的玻化度来鉴别,最简单的用手摸一摸也能明了。

第二种:段泥经过超细粉水磨甚至水磨过程添加研磨剂,然后再经过水缸长时间水浸,再用高目数的细纱布过滤,美其名曰「水炼」本绿。不过是让岩化度高的段泥「泥化」处理,注意,泥化并不是就成了泥!同时,段泥之中也会有少量黏土质成分,也就是段泥自身「泥」的部分也一起过滤了出来。这种高仿本绿也很好鉴别,首先不含本山绿泥的紫泥颗粒,也就是沉降砂;质感上也不会具有本山绿泥的收缩率大产生的「皱褶」,本身还是段泥属于紫泥的质感,收缩率低,结晶度也低,壶表的玻化度更谈不上,不会具有本山绿泥天然的「宝石」质感。

老师帮忙看看真假可以吗?

题主朋友好!从图片上看你这件紫砂壶应该是大红袍砂泥料,造型西施壶,底款“陈菊华制”。不过这个壶有些疑点,一是红色过于浓艳,二是壶底圈足有些拖泥带水的感觉,不是干净利落感,三是底款字体笔划毛糙。陈菊华是宜兴紫砂壶艺人,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初步判断这件紫砂壶可能不是陈菊华的作品。发几张陈菊华紫砂壶底、底款图片作参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