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茶道,在茶艺服务中接待马来西亚客人时

2023-02-19 134阅读 0评论

茶具茶道,在茶艺服务中接待马来西亚客人时?

如果是马来西亚华人,生活习惯大致与国内差不多,禁忌也差不多。 如果是马来西亚马来人,比较喜欢鲜艳的颜色。黄色一般是皇族的专用颜色。

茶具中的盖碗有什么用途?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在民间盖碗也指一种齐刘海发型,因这种发型的刘海像只碗盖在头上而得此名。“茶托”又称“茶船”。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沏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茶具茶道,在茶艺服务中接待马来西亚客人时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使用:

1、用盖碗品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2、品饮时,揭开碗盖,先嗅其盖香,再闻茶香。

3、饮用时,手拿碗盖撩拨漂浮在茶汤中的茶叶,再饮用。

4、在闽南一些地区常以盖碗泡茶后再分茶,在北方地区通常用盖碗泡茶后就直接饮用。

“盖碗”原本是“个人”、“单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冲泡”与“饮用”功能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茶叶放入碗中,冲水后端给客人饮用。当然也可以将茶泡好后,只倒入茶汤,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后来发现若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亦有其方便之处,如看得到茶汤,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期”,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盖碗茶法”可分为“个人使用”与“多人使用”两种方式。

•个人使用法

置茶:放入适量茶叶。盖碗一般的大小为120--140ml,若打算只冲泡一次,建议放2克茶叶(既水量的1.5%)。可依个人的喜好稍做调整。

冲水:以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之。

计时:上述的茶水比例需要浸泡10分钟方得适当浓度。10分钟后大致固定于那个浓度,所以此后可慢慢饮用,不会浓度继续升高。

饮用:端出奉茶。打开碗盖,欣赏熏于盖底的香气,以盖子拨动茶汤,欣赏茶汤的颜色、茶叶舒展后的姿态,并使茶汤浓度均匀。将盖子斜盖碗上,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以滤掉茶渣,按住盖纽,端碗饮用。正式场合连托端起。

•多人使用法

轻松场合可只端起碗身。饮用前若嫌汤温过高,可打开碗盖让其散热。

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时,就如同“小壶茶法”一般,仅是茶壶换成了盖碗。盖碗倒水、倒茶时的拿法是:将“碗盖”斜盖,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滤掉茶渣。拇指、中指按住盖纽,快速倾倒碗身。

茶具的搭配与摆置方式同“小壶茶法”。

从静态道动态:茶巾拿到茶盅的下方。将倒扣的杯子打开。若拟“烫杯”,将杯子拿到盖碗的前面排成一列,杯托留在奉茶盘上,若不拟“烫杯”,则只将杯子翻正。

盖碗通常附有杯托,不需要另备茶船。

备水:将盖碗的位置腾出,将水壶拿到这个地方加水。一切准备就绪,向客人行礼(或自行调整心情),表示就要开始泡茶了。

温碗:将碗温热,以免降低泡茶的水温,且可烘托茶香以利“闻香”。若不是这两项原因,“温碗”可以省略。

备茶:放置适量的茶叶于茶荷内。

识茶:持茶荷认识茶叶的状况,以利冲泡,且便于向客人介绍。

赏茶:让客人从外观上先了解所要品饮的茶叶。

温盅:以温碗的水温盅,若省略了温碗,温盅也可以省略。

置茶:将茶荷内的茶叶置入碗中。

闻香:不论有无“温碗”,都可以持碗欣赏茶叶冲泡之前的香气,自己先欣赏,再让客人欣赏。闻香时只取碗身与碗盖,欣赏后即行盖上盖子。

冲第一道茶:冲入所需温度的热水,冲水高度以盖子不浸到水为原则。

计时:冲完水,放回水壶,盖上碗盖,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没计时器时用心算。

烫杯:以“温盅”的水“烫杯”。若没温盅的水,先倒一些水入盅,再持盅烫杯,若无烫杯需要,甚或欲降低茶汤温度以利品茗,可不烫杯。

倒茶:待茶汤浸泡到所需浓度,持盖碗将茶汤倒入盅内。

备杯:若行「烫杯」,将烫杯的水倒掉,放回奉茶盘上,若未行「烫杯」,则直接进行下一个步骤。

分茶:持茶盅将茶分倒入杯。

端杯奉茶:

端起奉茶盘,请客人自行端取杯子。自己的一杯等回座位后,放下奉茶盘,再行端取。

冲第二道茶:调整水温,冲入适量的热水于碗内。将计时器归零,重新计时。

持盅奉茶:把泡好的茶倒入盅内,将盅与茶巾放于奉茶盘,端奉茶盘,持茶盅将茶倒入客人的杯内。

去渣:泡到茶味变淡,持渣匙将碗盖内附着的茶叶清入碗内,再将碗内的茶叶清于排渣孔(或水盂)内,渣匙暂放茶巾上。

涮碗:倒半碗水,将渣匙清洗干净,擦干,放回茶巾盘上。倒掉碗内残渣,放回碗托上,盖上碗盖,提起碗身,沾干碗底,暂放于茶盅的上方。

归位:将碗托擦干,桌面水滴沾干,碗身放回碗托上。

清盅:将盅口滤网暂放茶巾上,倒入八分水于盅内,持盅将滤网的茶渣冲掉。滤网归位后持茶盅于客人杯内倒入半杯热水。客人品饮茗泉之美,也将杯子内的茶味冲洗干净。最后擦干盖置,关掉煮水器,计时器归零。(若不是继续以原来的茶具泡饮第二种茶,也不是为了表现茶道的完整性,可以省略“去渣”至“清盅”的动作。)

收杯:客人将杯子送回奉茶盘上,并向司茶或主人致谢。

盖碗茶具

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人多时用盖碗分杯,可以品尝茶道,独自品茗不想动杯,直接用盖碗喝茶,独乐乐哟。

茶艺

盖碗泡茶,盖碗也称“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用来冲泡乌龙茶。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审评师在评审茶叶等级时,通常都用盖碗泡法。用盖碗冲泡乌龙茶,便于观色闻香,所以专业茶师都偏爱用盖碗泡法。

用盖碗泡茶,具有简便、易学、不吸味、导热快、实用、高雅而优美等优点。

茶道指的是用紫砂还是用三才茶具?

茶道子的是即是用紫砂,又是三才茶具

茶道用什么茶具好?

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因为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

乌龙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冲泡时,茶叶投放前,先以开水淋器预温;茶叶投放后随即以沸水冲泡,并以沸水淋洗多次,以发茶香。因此冲泡乌龙茶使用陶器茶具最为适合。但陶器茶具的不透明性,沏茶以后难以欣赏壶中芽叶美姿是其缺陷,这对泡饮名茶就不适宜了。

如果用玻璃茶具冲泡,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就能充分发挥玻璃器皿透明的优越性,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现代茶具效果怎么摆放?

一般讲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

摆放茶具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

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

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而茶具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

一般茶盘右上角放茶道六君子,茶壶中间靠下方,杯子在正上方中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