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水货手机,昆明哪里有卖数码相机的
昆明水货手机,昆明哪里有卖数码相机的?
你到老螺蛳湾那两栋巨高的红色建筑,就是东南亚商城,a座一楼明达数码,是个昆明的老字号!现在的相机分水货和行货,你说的真货不懂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到佰腾看看,再到那家看看,比较一下!别的不说了,我们都是那里买的!再多就是广告了!
如果让你吃出童年时的猪肉味道?
如果你能养出童年时猪肉味,从饲养的时间来讲,应该略高于现在的猪肉价,合理取利,你要把价定的高高在上,那就没市场啦。
因为你的成本要养出过去的味道,那饲料的成本一定低于现在养猪的成本,不能用现在的饲料和药物,如你用高成本的饲料和药物,那就不是过去的味道啦。
我为什么说你要高出现这猪肉价呢?因为你高于现在猪肉的成本的是,养猪的时间要比现在养猪高两倍。这是增加成本的部分。
因为,现在的猪都是催长,大概在四个月上下就出栏。我和我们本地正规猪场领导聊过,它说,饲养一头猪超过四个月不出栏,就赔钱。
药物和现代饲料的催长,所以,造成现在的猪肉不如过去的猪肉好吃,
过去个人家养猪,要养一年,喂的是,菜,家里的剩余的餐渣剩饭,有条件的还采山野菜,树叶,我家就这么养过,入冬时,才逐渐的增加粮食类饲料,平时少加一些就可以了,到了春节杀年猪,那肉真香,现在吃不到了!
过去,猪不得病就不用药,过去的猪肉香的原因,就是不添加任何药物,还有各种天然青菜,生长期长,猪正常发育,所以过去的猪肉香。
放眼现在的社会,我本人希望,各种养殖,回归自然,为了人民的健康,少用或不用各种催长药物,尊重动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人观点,赞成的请点赞,不赞成的请留言。
胡宗南担任战区司令?
1944年4月底,堪称灾难的“豫湘桂战役”在黄河岸边率先打响,日寇华北方面军所属之第12军,在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的指挥下,全面突破黄河天险,大举进攻包括洛阳在内的河南中部地区,战史上也将此次战役单独称之为“豫中会战”,河南百姓危矣。
(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
中原重镇洛阳,时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司令长官是老蒋“八大金刚”之一的蒋鼎文。他这个司令长官职,接替的是中条山会战后被撸的卫立煌,此公早已没了中原大战时期的锐气,每天狂嫖烂赌不理军务,更要命的是,他还有一个不听话的副司令长官:汤恩伯。
这位汤司令居然在河南叶县有自己的“副司令长官部”,因为他还兼着四省边区总司令,加之第一战区的主要野战部队,又基本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共计多达四个集团军的兵力,蒋鼎文能够指挥的,仅有杂七杂八的10万人枪,所以汤司令骨子里就不鸟蒋鼎文。
蒋司令长官忙着捞钱和玩耍,汤副司令长官一门心思扩充实力,总之都不干正事,黄河河防如同虚设,两个人之间又矛盾重重,你说这仗能打赢吗?
(蒋鼎文)
一、胡宗南总算干点正事。
于是豫中会战一败涂地,区区37天连丢38座城池,第一战区总体上已经垮了:部队溃散大部,地盘也没剩多少,正副司令长官都忙着向陕西逃命。而杀红了眼的日军,因战场损失不大,干脆一路追杀到豫西山区。
第一战区的迅速溃败,让委员长怒不可遏,没想到这两个亲信大员如此地不争气,遂将蒋鼎文、汤恩伯双双撤职查办。面对第一战区没剩下多少地方、日军眼瞅着就要通过豫西攻入陕西的危局,委员长只好动用了最后的战略预备队,命令胡宗南自潼关出兵,东进御敌。
此时胡宗南的正式职务,是第八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为陆军二级上将朱绍良)。
(朱绍良)
其实小胡的情况跟老汤差不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本来设在兰州,而胡副司令长官却坐镇西安,因为该战区实际设置了四个指挥部,朱绍良和三个副职:胡宗南、傅作义、马鸿逵各把一摊,根本就不是一个槽子上拴的四匹马。
换句话说,朱绍良这个半嫡系的战区司令长官,只能管管兰州附近的不到8万部队,对另外三个副职来说,不过是理论上的长官。其中仅胡宗南的指挥部,便辖有四个集团军又两个军(第3、第34、第37、第38集团军,以及直辖的第17军和第27军)40余万兵力,已然是拥兵自重的“西北王”。
胡宗南这40多万大军除了以一部担负黄河河防任务外,大部分都是用来封锁陕甘宁边区,胡部从1938年调回陕西后,就没跟鬼子打过什么大仗,呆得很是安逸,战斗力也莫名其妙下降了。
(两个蒋)
现在为了阻敌于豫西,同时重建第一战区,老蒋改任胡宗南署理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督率两个精锐集团军实施反攻。胡宗南的部队虽然战斗力平平,却有两大优势:第一是装备精良,从1942年起分得了不少美援武器;第二是有中美联合航空队的强力支援,蛋蛋随便扔,失去制空权的鬼子非常狼狈。
而日军突入豫西山区的兵力原本有限,因此胡宗南所部在陆空火力优势的加持下,经过有限反击,勉强守住了豫西防线,进而也保住了潼关和西安。应该说,这是胡宗南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后,抗战中后期以来,唯一干过的正经事。
不管怎么说吧,总之所部挡住了日军的继续西犯,豫陕交界局面稍安,胡宗南挺高兴挺风光的,认为凭借如此“战功”,之前当了两年多的副司令长官,如今怎么也该“转正”了吧?而且前面已经没有什么挡路的石头:蒋鼎文和汤恩伯都落马了噻。
不料6月间重庆的命令下来了,胡宗南看完气得吃不下饭去,转正的梦想瞬间破灭:以陆军二级上将陈诚,为第一战区新任司令长官,奉命在汉中重建长官部,那也就是说,胡宗南还是副司令长官!
(老汤和福尔曼)
二、胡宗南职务晋升过快。
作为所谓的“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之前曾经连续创造过黄埔生的四项纪录:第一个晋级少将、第一个当军长、第一个当军团长、第一个当集团军总司令。此番如果能够顺利转正,则肯定也是黄埔生里面的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就“转正”失败了呢?说白了,还是因为老蒋对小胡擢升过快,但是其资历和军衔却没有跟上的缘故,很有点拔苗助长的意思。胡宗南1931年正式就任第1师师长、1936年正式就任第1军军长,已经完全超出了黄埔生正常的晋升速度,黄埔一期毕业仅仅12年。
1935年4月9日,胡宗南铨叙陆军中将衔,也是黄埔生中军衔最高者,并且在这一年的首批铨叙中,由于上将的数量开始限额,连陆军整理处处长陈诚也只授了陆军中将衔。
(大脸猫)
陈诚可是黄埔军校的炮兵教官,妥妥的胡宗南师执辈,结果也只能降衔(原来是上将军长的职务军衔)屈就陆军中将,足见胡宗南的窜升之快。在这一批的铨叙中,仅有关麟征、孙元良、王敬久、宋希濂等寥寥几个黄埔生,同时授了陆军中将衔,然而他们的职务还都是师长,杜聿明同学才是个陆军少将。
为了解决陈诚这批人的尴尬,1936年国民政府推出“中将加上将衔”法案,所以陈诚、张治中、钱大钧、卫立煌、薛岳等一批资历高于黄埔生的将领,纷纷晋级为“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可以挂上三颗星领章了,而胡宗南因为资历太浅,只能在陆军中将衔上原地踏步。
全面抗战爆发后,原则上是不再晋升“铨叙军衔”的,只有个别例外,破例也主要是照顾一些资历深厚的杂牌将领,比如张自忠、卢汉、贺耀祖以及川军的孙震、潘文华、唐式遵,也包括桂系的夏威、廖磊等等。
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胡宗南职务一路嗖嗖晋升,铨叙军衔却没有跟着水涨船高,尴了个尬。
(陈诚)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第1军军长胡宗南火线晋升第17军团长,中将;1939年8月晋升第34集团军总司令,中将;1942年晋升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将。所以整个抗战期间,胡宗南肩膀上始终扛着两颗星,无论老蒋如何宠信他,也不好公开在铨叙军衔问题上徇私。
直到抗战临近胜利的1945年4月,整整十年时间过去了,小胡领口还是挂着两颗星,而陈诚早在1939年即已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差距彻底拉开。需要指出的是,职务军衔一般只到中将为止,上将职务军衔属于特例,并不属于正式军衔体系所有。
(豫中会战)
三、胡宗南称病不出。
理论上说,抗战时期的大型战区司令长官,那必须得由挂三颗星的将领担任,可能是陆军一级上将(比如李宗仁、阎锡山)、可能是陆军二级上将(比如陈诚、顾祝同)、再不济也得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比如薛岳、张发奎,他们俩都是抗战后期才晋的二级上将)。
而陆军中将是不可能担任战区主官的,道理明摆着,军队中还是很有些论资排辈的,在上将员额受限的情况下,国军的中将军衔(含铨叙军衔或者职务军衔)比较泛滥,集团军总司令、军长甚至师长都可以是中将衔。
比如胡宗南军事集团内部的黄埔生:范汉杰、李铁军、刘戡、董钊、李文等等,那都是两星中将,如果统领这些部队的战区司令长官也挂两颗星,那简直乱套了,职衔配套也会出现笑话。
正因为如此,胡宗南可以成为“西北王”、可以形成自己的军事集团、可以手眼通天,但是以他的资历和军衔,还是不可以出任战区军事主官,最多只能是副职。
(刘戡)
那人家陈诚来的就没毛病,在此之前,陈诚是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一度还兼着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资历、职务和军衔全部达标,只是因为1943年底跟老蒋闹了点不愉快,才辞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回重庆养养病。
现在河南战局不可收拾,且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出缺,“小委员长”续任很正常。但是胡宗南不开心了,虽说辈份上有差距,可都是黄埔系军事集团的头目(陈胡汤嘛),“黄埔生系”论势力也不惧“土木系”:
你陈辞修在重庆在长沙在恩施在楚雄呆着都成,那不是我的一亩三分地,井水不犯河水,现在跑到我的地盘上来搅和,还把我快到手的战区司令给抢了,忒不地道了吧?想是这么想,胡宗南却没办法明说,原因前面都交代了,那怎么来表达抗议呢?还是中国传统节目:装病不出。
(范汉杰中将)
于是胡副司令长官以身体有恙为名,挥挥手带着亲随上华山“休养”去了,留下个烂摊子给陈诚收拾,怎么抵御日军,怎么收复失地,陈司令长官你看着办。陈诚登时就抓瞎了,无它,河南陕西地界根本没有他的基本部队。
这也是蒋军顽疾,部队的派系壁垒森严,外人很难指挥,而“黄埔生系”(注意不是黄埔系)的那帮将领们,基本只听胡宗南的招呼,对陈诚的命令通通阳奉阴违,尤其是战区主力第34集团军干脆水泼不进,这还打个什么仗?
四、胡宗南如愿以偿。
陈诚何等聪明之人,马上就晓得了胡宗南的意思,气得火冒三丈,因为两个人是有旧怨的:早在1927年龙潭战役时,第21师师长陈诚因“坐轿指挥”被何应钦撤职,其实是因为他之前撤了李树森的团长职务,从而遭到以第1师代理师长胡宗南为首的黄埔生“弹劾”。
君子报仇十八年不晚,陈诚立即具本上奏,参胡宗南“不服从指挥不配合工作”,对于两个亲信掐架的原因,老蒋心知肚明,劝慰陈诚说:“琴斋还是忠诚的,怕是你去当了司令长官,心里不痛快吧”。
思来想去,为了解决两名“爱将”之间的矛盾,老蒋不久将陈诚调回重庆,再把何应钦打发到昆明组建陆军总司令部,腾出来的“军政部长”要职,则交给了陈诚。这真是药到病除,陈诚一走,胡宗南的病立马就好了,乃下山重新视事,虽然还是副职,可是说了算呐。
(老何与小胡)
1945年1月12日,重庆军事委员会任命胡宗南为第一战区代理司令长官,他终于拿到了黄埔生的第五个“第一”,步入大型战区主官行列。不过小胡还是不大舒服,“代理”两个字总归如鲠在喉,可是又不好说啥,因为他资历仍浅,因为他的军衔还是陆军中将,硬性指标还是没有达到。
该着胡宗南露脸,冈村宁次晋升派遣军总司令以后,于1945年3月下令华北方面军发动老河口战役,目标是摧毁这一地区的中美空军基地。战役打响后,日军另以第110师团猛攻第一、第五战区的结合部西峡口地区,胡宗南派出第31集团军拒敌,力战之后最终守住了防线。
对比刘峙的大败而逃,重庆方面当然得表彰小胡的“战功”,于是1945年7月31日,胡宗南去掉代理二字,正式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节制四个集团军加配属部队共45万大军,可与老资格的阎锡山、刘峙、顾祝同、傅作义平起平坐了(均为留日生或者保定生)。
(抗战末期还是中将)
注意这个时间节点,此时距离日本投降仅有半个月时间了,抗战胜利的大局已定,老蒋得以授意铨叙厅给胡宗南晋升军衔,以便其职衔配套。不过铨叙军衔晋升和发表总是要走流程的,加之日本投降前后事务繁杂,胡宗南的任官状直到秋后才下来。
1945年10月3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正式被授予“陆军中将特加二级上将”军衔。已经可以了,胡宗南晋升中将加上将衔的时间,还要早于日本陆士毕业的汤恩伯、委员长侍从室的林蔚、土木系的核心人物罗卓英等等。
主要就是因为小胡同学目前的军职太高,再不晋衔就说不过去了,大型战区司令长官嘛。
特别说明一下国军军衔体系中,抗战前后关于“停年”的规矩:少尉升中尉一年半、中尉升上尉二年、上尉升少校四年、少校升中校四年、中校升上校四年、上校升少将四年、少将升中将三年,而中将升上将则比较特殊,原则是“遇缺选升”。
也就是说,从陆军中将晋级到以上的军衔,其实是不受“停年”限制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职务或者上级军衔没有出缺,在陆军中将位置上你哪怕呆上二十年,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选升”两字包罗万象。
并且为了避免上将泛滥的情况,彼时的特级上将,陆军一级、二级上将和中将加上将衔将官群体,基本维持在60人左右的规模,而出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孙连仲、蒋鼎文、李宗仁等)
五、为何只是“加上将衔”?
换言之,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实际相当于准二级上将或者说候补二级上将,具有晋任陆军二级上将的优先资格。然而在陆军特级、一级、二级上将员额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只有后面两级上将(特级就别想了)名额出缺,“加上将衔”才可以递补,这是个规矩,注意追晋的不计在内。
综整个抗战期间,陆军二级上将出缺的也是寥寥可数,计有韩复榘(作战不利被枪决)、刘湘(病故)、宋哲元(病故)、陈调元(病故)、杨虎城(被迫退役)等五人,而好容易空出来的名额,还有一堆“中将加上将衔”候着呢,狼多肉少,只能重点衡量从军资历和时任职务的综合标准。
这五个空额分别被卫立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治中(军委会政治部长、侍从室主任,职务级别等同于战区主官)瓜分,刷刷就没了。
(卫立煌1939年晋二级上将)
那么资历最浅、晋升战区主官最晚的胡宗南,在抗战期间或者抗战胜利前后,是肯定没有机会直接晋二级上将的。到解放战争爆发后,陆军二级上将的群体数量更是相对稳定,只有两名一级上将出缺,分别是被褫夺军衔的张学良和强制退役的冯玉祥。
空下来的位置,自然要留给当时军方的两大首脑,于是“国防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分别于1945年10月和1947年2月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既然白崇禧和陈诚挂上了四颗星,自然又空出来两个二级上将的名额,还要注意时间点,白崇禧和胡宗南的晋衔其实是同一个月。
陆军二级上将的位置有空,为啥胡宗南还是不能直接晋升?因为另外有一票人等着呢,这俩名额最后给了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保定六期)、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老资格)。
新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还是排不上号,所以只能先混个“中将加上将衔”,参加排队购票。
1946年元月起,原各大战区的番号撤销,老蒋开始挂羊头卖狗肉,将各战区改制改称为“绥靖公署”,曾经负责郑州等地对日受降的胡宗南,被临时任命为“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主任则是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二级上将)。
当然,给刘峙做副手的时间很短,胡宗南很快奉命再回陕西,以第一战区长官部为基础,组建“西安绥靖公署”并当上了主任。因此要注意了,1947年3月胡宗南率部进犯延安时,他的“四六式”军装肩膀上,确实扛着三颗星,但并非正儿八经的陆军二级上将。
至于窜入延安后被晋升二级上将的说法,更是子虚乌有,胡宗南只是因此获授了一枚勋章。
(白崇禧)
六、胡宗南的最终军衔。
再科普一次,抗战胜利后国军采用美式的“四六式”军服后,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特级上将的肩章上缀五颗星环形排列、陆军一级上将缀四颗星菱形排列、陆军二级上将和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则是缀三颗星呈三角形排列。
所以单从肩膀上星星的数量,是无法区分到底是二级上将、亦或是中将加上将衔的,由此也造成许多历史文章或影视剧,对胡宗南实际军衔的误解。尤其是1947年底以后,随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蒋军到处吃败仗,老蒋已经没有了晋衔的心气,总得要点脸吧?
胡宗南更是不争气,坐拥20多万人马,却一败再败于兵力处劣势的我西北野战军,还要什么自行车?
(陆军一级上将阎锡山)
1948年4月胡宗南放弃延安、1949年5月胡宗南放弃西安、同年11月放弃汉中,开启了疯狂的跑路模式。1949年12月7日,胡宗南在成都就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军政长官顾祝同)兼参谋长,并“代行军政长官职权”。
为啥不能当军政长官呢?还是资历和军衔不够,因为“剿总”和“军政长官公署”的级别,还要高于绥靖公署,主官至少是陆军二级上将起步(不信读者可以自己捋捋名单)。不过这个时候,小胡对职务和军衔已经不感冒了,逃命才是第一位的。
1949年12月底,胡宗南擅飞西昌,因天气不好径落海南,老冤家陈诚闻讯,极力主张严办,最终在顾祝同的劝说下,悲戚戚回西昌履职。1950年3月,解放军发起西昌战役,胡宗南不管三七二十一,扔下部队再从西昌乘飞机逃台,把老蒋气得死去活来。
当时共有46名“监察委员”联名上书,要求惩办胡宗南“应负重大罪责”。毕竟是铁杆嫡系,毕竟早年追随有功,所以老蒋对小胡还是网开一面的,伸手保护了下来,发往军前戴罪立功。
1955年9月,眼见风声已过,资历也熬得差不多了,胡宗南在澎湖防守总司令的任上,终于晋升陆军二级上将。
1962年卒,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注意是死后“追晋”,而非现役将领军衔,不作数的哇!
什么是去了孟加拉你才知道的事情?
虽然男人在孟加拉可以娶四个老婆,八万元就可以买到一套房子,但是我去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想去了,孟加拉的生活环境真的太差了。
之前我们老板在孟加拉国开发了一个新项目,需要找一个人过去那边视察,要在那边待几个月,当时没有人愿意去,后来老板就说愿意去的人就给他加5000元工资,除了加工资,还会每天额外补贴500元的生活费。
老板这么一说就有动力了,我和另外一个男同事都说愿意去,但是老板说只能一个人过去,他也不知道该选谁,让他考虑一下,后来男同事的老婆马上就要生孩子了,男同事要留下来陪老婆就放弃了。
没有人和我争,老板就选了我过去,他给我加了5000元工资,还说生活费的补贴会每天打到我的卡上。在还没过去孟加拉之前,我想不明白老板为什么这么大方,他是一个很吝啬的人,不仅加工资还有生活补贴,这完全就不像他。
我回去查了很多关于孟加拉国的事情,发现孟加拉那边的经济不好,而且生活环境比较差,或许就是因为这一个原因,老板才会这么大方吧,我当时就在想,不就是环境差了点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当我去到孟加拉之后,我就后悔了,我就不该来这个地方,但是又不能回去,老板说,过去了就必须等到任务完成了才能回来,不然就会开除我。为了工资和补贴就算再难熬,我也要熬下去。
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去到孟加拉国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初到孟加拉国的所见所闻1:我在白云机场坐了五个多小时的飞机直达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在飞机即将降落的时候,我俯瞰达卡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不像是城市,毫无现代感可言,在这个地方待几个月,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飞机降落后,我就拿着行李去办理签证,办完手续走出去的时候,经过接机点闻到一股很大的汗臭味,接机点的地方不大,却是挤满了人,那些人热的满身都是汗,我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想赶紧走出这个地方。
3:出了机场之后,因为离酒店有点远,我就想坐出租车过去,但是外面的出租车很少,偶尔来一辆,却被别人截走了。外面还有人力三轮车,车身用布料装饰得五颜六色,不过车子很小,还有些破旧,只能坐下一个人,我不太敢坐,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截到了一辆出租车,我放好行李之后,把地址告诉司机就出发了。
4:在去酒店的路上,我算是见识到了孟加拉国的交通情况,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孟加拉国的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看红绿灯,在路上横冲直撞,视交通设施于无物,而且有牛和羊在路上到处乱窜,导致路上非常拥堵,汽车堵在路上都开不了,如果约了人就要提前出门,不然很容易就迟到了。
5:路上,大街上到处都是垃圾,搞得乌烟瘴气的,经过垃圾堆的时候会闻到一股让人窒息的味道,当地的人环保意识很薄弱,导致环境卫生很糟糕,不仅有垃圾,还有牛粪和羊粪在路上,走路时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踩到。
6:到了酒店之后,我刚把行李拿下来,司机就走过来跟我说,有行李的要给小费,我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坐车带行李还要给小费,免得麻烦我就小费连同车费一起给他了,我在酒店办完入住手续后,有一个男服务员走过来帮我拿行李,到了房间他把行李放下了就过来问我要小费,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孟加拉的人都喜欢要小费,我就拿出了100塔卡给他了。
7:收拾完东西之后,我就在酒店逛了一会,发现酒店的工作人员只有几个是女性。大部分都是男人,后来我才知道,孟加拉的女人是很少在公共场合工作的,因为女人在公共场合是很容易受到骚扰的。
8:我在吃饭的时候,发现孟加拉人吃东西几乎都是用手抓着食物来吃,很少会用餐具,而且孟加拉人认为左手是脏的,所以他们都是用右手抓东西吃,也不知道他们吃东西前有没有把手洗干净的,我觉得这样吃东西是很不卫生的。
到了孟加拉国之后才知道的事情1:孟加拉国是没有汽车报废制度的,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很破旧的公交车,不过很残旧,甚至有些公交车是不关车门的,这样的公交车太危险,安全系数偏低,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人会去坐。
2:在孟加拉坐火车可以买“挂票”,人是抓住火车窗户的栏杆挂在外面的,挂票是比较便宜的,除了可以挂在外面,还可以坐到火车顶上,坐火车顶上是不用买票的,可以免费坐,正因为这样,一辆火车可以坐很多人的,也被称为“爬火车”。
3:孟加拉人从小就要开始练习用头顶东西,他们搬运东西是用头顶住东西,再用手扶住来进行搬运的,传说中的铁头功或许就是这样练成的。
4:在孟加拉国有很多乞丐,这些乞丐有大人,也有小孩子,他们都是有组织的,一旦你给了钱其中一个乞丐,就会有一群小乞丐围上来找你要钱,如果你不给,他们会拉着你,不让你走,直到你给钱为止。
5:孟加拉国的考试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在考试当中作弊被发现了,是会受到很严重的惩罚,而年满15周岁的孩子,有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
6:孟加拉国的公共厕所比较少,而且非常难找,有些人急起来,就会在大街上大小二便,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是这样的,不过他们会穿一条长长的裙子,主要是用来遮羞的。
7:孟加拉人很喜欢红色,黄色和白色,所以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穿红衣服和白衣服,还有黄衣服的人,而女人最喜欢就是穿红色衣服,这让她们看起来会更加美丽。
8:在孟加拉国是有“一夫多妻”制度的,男人最多可以娶四个老婆,但是,娶第二个老婆是要交税的,要交10000塔卡的税金,折合人民币大约750元,娶第三个老婆就要交20000塔卡,娶第四个老婆就要缴30000塔卡。
孟加拉国的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孟加拉国的面积是14.7万平方公里,有1.6亿人口,人口密度很大,但它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孟加拉国这个人口大国2019年的GDP总量是3025亿美元,而爱尔兰的人口才480多万,但是爱尔兰2019年的GDP总量却超过了孟加拉国,达到了3815亿美元。
单单看孟加拉国的GDP总量是看不出什么的,但是一对比,差距马上就出来了,爱尔兰的人口比孟加拉国的人口少那么多,却创造出比他们还高的GDP总量,可想而知,孟加拉国的经济水平是有多么的低。
孟加拉国2019年最低工资标准是11000塔卡,折合人民币大约是825元,但是,实际上有很多人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比这一个标准还要低的。
孟加拉国的工业不发达,主要是靠纺织行业带来经济,所以在孟加拉国有很多服装工厂,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服装工厂上班,在服装工厂工作的70%的都是女性,服装工厂的工人每个月的收入大概是1000元人民币。
三轮车车夫的每个月收入大概是800元人民币,有时候客人不多,收入会更低。
如果学历高的,可以去市中心的企业上班,在企业上班,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3000元人民币。
如果是学校教授或者是医生,收入会更高,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10000元人民币。
孟加拉国的物价因为孟加拉的经济水平比较低,所以物价也会比较便宜,80000元人民币就可以在市中心买到一套房,如果是租房子,每个月的租金大概是300元人民币。
8万元人民币,如果是在我们国内,就连首付都给不起,更不要说买房子了。
在孟加拉买菜也是很便宜的,蔬菜普遍都是0.5元一斤,如果想吃肉,可以买牛肉和羊肉,牛肉是23元一斤,羊肉是12元一斤。
孟加拉的水果是按个数来买的,芒果是0.5元一个,菠萝是1元一个,香蕉是0.2元一根。
坐出租车是5元起步,每增加1公里就要再多收3元,如果是坐人力三轮车就更便宜了,3元就可以坐5公里。
写在最后孟加拉国除了可以娶四个老婆之外,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虽然物价便宜,每个月收入几千元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环境实在是太差了,又脏又乱,反正我是一秒都不想多待,不知道你眼中的孟加拉国又是怎么样的呢?
那家实体店比较好?
三九的手机还不错,在佰腾数码B座8楼,价格大概在750左右,颜色不一样,价格也不同,售后也还不错,行货当然是全国联保,水货是店铺1年保修,7天包换,还可以免费送货,感觉还不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